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文化中国行·追年记|南京“80后”女教师,非遗系列插画《年》捧得国际奖

“年”的故事,中国人都知道。去年124日“中国年”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让全世界都知道。今年2月,《年》还将以一种别样的方式,登上美国纽约的画坛——南京青年插画师、原画设计师白雨创作的非遗系列插画《年》获得第67Society of Illustrators Annual Competition(美国插画师协会年度比赛)的Jury Selection(组委会选择奖),并将在纽约展出。

白雨

“其实对我们这代人来说,过年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成为一种向往,但它已习焉不察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记忆、一份亲情。”谈到这组画的创作初衷,白雨说。

白雨

这组画最初来自白雨在美国读研时的一个作业。“过年了,想家了,我感到特别孤独,除了去中国城买点吃的,就是用画笔不断地画啊画,画出对家乡的思念。”这样的环境,催生出她对春节的浓浓思念,记忆中中国人贴春联、挂灯笼、穿红衣的习俗都从脑海中跳出来了,她把这些习俗画在画里,用“年”的故事,告诉同学们中国春节除夕的由来。没想到作业交上去,导师激动得拿着她的作品到处传阅。

《年》根据除夕的传说,讲述了在遥远的古代中国,每年的最后一天晚上,名为“夕”的年兽都会到村里猎食小孩,这一夜也被称为“年关”。直到小男孩“年”的出现,利用“夕”害怕光、红色和响声的弱点,带领村民一起把“夕”吓跑,这一天也有了新的名字——除夕。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它的文化特点是包容性、融合性强,对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都很感兴趣。美国的动画电影不少是由不同国家的传统故事改编,比如《花木兰》《魔弦传说》等。”白雨说。

回国后白雨在南京传媒学院任教,去年利用课余时间,她将原本的作业精心打磨、扩展成六幅组画。画中融进古镇建筑、民俗风情,村庄的各个角落都安排了不同的微型景别,就连酒馆都有完整的营业状态,让作品富于真实感和代入感。不仅如此,场景中还有许多隐藏的中国非遗:福建泉州的灯笼、木偶戏,安徽歙县的鱼灯,古代刺绣花纹等,让故事的表达更具中国传统的年味,更加血肉丰满。

《年》
《年》

白雨热爱旅游,喜欢在景点的犄角旮旯里寻找现代社会鲜见或淡去的东西。福建土楼屋顶上神态各异的瓦猫神兽,奶凶奶凶的,让我着迷;云南的古文字——东巴文,还在饭店名称、墙壁广告语中使用,字形生动活泼、色彩丰富艳丽;浙江乌镇的屋檐白墙黑瓦,既简洁又不失传统味道,我在《年》的创作中用了不少这样的元素。”

《年》

虽然是个热爱传统的人,但作为“80后”,白雨从衣着到谈吐都极具现代感,她说自己是用今人的眼光识“古”、认“古”、感受“古”,再赋以专业的呈现。

《年》

白雨还喜欢画年历,特别是以生肖呈现的年历,如虎年的虎口拔牙,兔年的小兔子开门等,将生肖文化、成语故事与民间传说融入其中,让人们欣赏年历的同时忍不住会心一笑。

对此,舅舅曹雪很欣赏,称赞她将民族文化底蕴和国际文化视野聪明地结合了起来。这个舅舅可不一般,他是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总设计师。

《年》
皮影元素年历,白雨作品

但白雨明白,艺术创作必须靠自己的实力。她将《年》的作品投稿给大赛时,并未让舅舅知道,直到传来得奖的消息才将作品发给舅舅看,舅舅在她的微信下连竖了一排大拇指!

读书、就业、留学、从教……白雨的世界始终和画相关,她说她很幸运,喜好与职业相连,职业又是事业的延展,还可以将自己的体验与感受传达给自己的学生。她对学生说:“对于过年,我们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中华文明的活态传承。所谓传承传统文化,不是照搬几个传统元素,而要将传统的元素在今人的语境里合乎机理地呈现。”

眼下白雨正在创作一个由传说改编的故事。她说:“优秀传统文化总能激起我的创作热情,用创意去激活传统,传统才会有更新鲜、更有个性的呈现,才能与当代年轻人产生深度联结。”

责编:姚依依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