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成就显著,沿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空间不断拓展。大运河纵贯长江、淮河、黄河,串联南北,通江达海。其中江苏段年货运量约5亿吨,相当于8条京沪高速的货运量,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大运河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状况非常复杂,开凿和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太多具有代表性的水利工程,这一切都体现了人们从古至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智慧和奋斗精神。在一代代人的接力中,大运河蕴藏的水工智慧、科技智慧也跨越千年的时光代代相承。
【水之问】润泽千年,大运河里流淌着怎样的水工智慧?
【关键词】大运河;水利工程;束水攻沙
【大咖说】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社会服务部负责人、副研究员、讲解员 刘世发:
大运河是人类历史上超大规模水利工程的杰作,以其世所罕见的时间与空间尺度,证明了人类的智慧、决心与勇气。其富含的水利工程技术是中国传统水利工程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在不同的水资源和地形地质条件的区段,做出了各具特色的高水平的工程规划,综合解决了汇水、引水、节水、行船、防洪等难题,成为国家沟通南北、枝蔓全国的交通网络。按照工程系统类别分类,水源工程、水道工程、工程管理设施和运河附属建筑等组成了大运河遗产的基本框架。
束水攻沙、避黄引淮、蓄清刷黄等工程体现了水利规划思想的最高水平。大运河江苏段境内,明清时黄河、淮河、大运河三河交接,水情复杂。明嘉靖后,黄河下游河床的淤积抬升不仅使黄河自身的防洪问题日益严峻, 而且又造成对淮河和运河的托顶和倒灌。清口枢纽以堤防体系建设为核心,明代治河专家潘季驯提出的“束水攻沙”“避黄引淮”“蓄清刷黄”的全面黄、淮、运综合治理的系统规划思想,一方面约束水流提高流速,用于冲刷河床淤泥;一方面筑堤防洪;另一方面蓄积清水,冲刷河口泥沙。清口水利工程也成为中国大运河全流域最为复杂最具体系的水利工程体系;
除了清口水利工程以外,大运河上还有白浮引水工程、南旺分水枢纽、复式船闸、汴水虹桥、埽工等彰显水工智慧的古代科技工程,令人叹为观止!
“美丽江苏——江河湖海青蓝行”系列主题活动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新华日报社新华传媒智库承办,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支持举办,旨在助力美丽江苏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充分彰显自然生态之美、绿色发展之美、城乡宜居之美、水韵人文之美、区域善治之美。
新华传媒智库调研组(孔德信 李先昭 王男 张晓蕊 朱姝 封颢 昝寻寻 笪颖 刘健 潘祥海 印丹 刘畅方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