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新春走基层】深山大窝凼里守护“中国天眼”

2月3日,正月初六,立春节气,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的克度镇还沉浸在年味中。在小镇十公里之外的大窝凼,却是另一番景象,那里是“中国天眼”的所在地,科技工作者们正一如既往地坚守在岗位一线。

“在这个岗位上,我基本都是两个星期才能回一次家。”上午8点,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运行发展中心数据中心组工作的王兴义对记者说。

“90后”贵州小伙王兴义在“中国天眼”工作了8年。2017年,王兴义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FAST团队,“当时对‘天眼’也没有特别清晰的概念,就想着可以回家工作,能够参与家乡的建设,见证它的发展。”

满怀憧憬的王兴义对“中国天眼”的所在地平塘县克度镇更是一无所知。第一次从贵阳坐班车到镇上,王兴义在车上足足睡了3个多小时。“感觉特别偏僻,当时心里就想怎么选了这么个苦地方呢。”说到这里,王兴义有些不好意思摸了摸脑袋。

如今,王兴义是数据中心的青年骨干运维工程师,主要负责设备维护和保养,数据的存储、传输和管理。“中国天眼”向外观测24小时不停歇,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和存储量极大,因为传输带宽限制,数据无法实现异地传输,所以天文学家们大都选择在FAST数据中心集群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天眼’运行一天平均会产生约40TB数据,高峰期会有100多TB。比如市面上常见的就是200GB的光盘,大概一天的数据能抵两百张光盘,把这些数据整理归档,是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王兴义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在电脑前处理相关数据。

每天,这些来自外太空的遥远并且神秘的数据就像流沙一样慢慢填充了王兴义的工作和生活。时针指向上午10点,王兴义习惯性地从电脑椅上弹了起来,“走,我得去一趟机房,看看数据中心有问题没有,这是我每天的日常任务。”说完,他就带着记者一路小跑,来到楼下的机房。在这一间密闭的房间内,数百台超级计算机指示灯闪烁不停,正在加足马力运算,电脑后方的风扇嗡嗡作响。

“机房的恒定环境最重要,比如温度或者是湿度,如果哪里出现异常,系统会自动报警,我就需要抓紧排除故障,保障‘天眼’传回来的数据能够顺利储存。”王兴义在机房里来回巡逻了两遍,确认每一台机器运行正常,才放心地关好门,前往下一个数据机房巡检。

“我们团队有7个人,FAST里有近500台像大脑一样的服务器及网络设备,运行维护是我们团队具体负责的。尽管机器越来越智能,巡检员还得是最后一道‘保险丝’。”只要上班,王兴义都要雷打不动分3次巡检完所有机房,而这样的巡检日子,他已经走过了1600多天。

在偏僻的大山里守着一堆外太空数据,平常也很少能和外人交流,王兴义有时会约上“90后”同事赵永佳一起在职工活动室里打打台球,这成为两个年轻人为数不多的业余爱好。赵永佳是“中国天眼”结构组的一名结构工程师,主要负责日常维护以及总控室控制岗位值班,监测各个系统的数据和运行状态。

走进FAST综合区总控室,眼前的各种大屏时时更新着各种数据,令记者应接不暇。赵永佳的工位就在左侧的电脑屏后。他的工作看似单调,却至关重要。FAST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而赵永佳的职责是确保这一重大的科学设施在观测时间内能够稳定运行,任何微小的异常都可能对观察数据产生影响。

“这里常驻的大概有80人,从硬件软件到一些科学处理、电气方面都有相关的专业人员。我们实行24小时观测三班倒,春节也跟平时一样,都是按照正常的值班来进行。”即将上完夜班的赵永佳说道。

平时,赵永佳的工作并不复杂,但在异常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要紧急应对数千个数据的特殊情况,这使得他在岗位上要随时保持高度敏感状态。“我的工作通常从清晨的交接班开始,上一个同事会向我交接工作中是否出现问题,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指标和特殊观测注意事项。”这就是赵永佳的工作惯例。此刻,他依然端正地坐在电脑屏幕前,仔细观察并监控反射面、馈源舱等关键部位的状态。

“如果出现了任何异常,警报声会立刻响起。”赵永佳说。异常情况通常是在设备的某些部件出现超负荷时触发。例如,有时索驱动系统上的某根钢索拉力会突然升高,超过设定极限索力继而导致观测中断。在这种情况下,若是远程操作无法解决问题,他就必须前往现场,进行设备检查和维修。

赵永佳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控制室,但对FAST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从最初的调试到如今的稳定运行,他见证了FAST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项目发展成全世界领先的大射电望远镜。“这里的工作很单一,但我觉得它特别有意义。”赵永佳说,他依然能够从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有次我正在食堂吃饭时,电视里正在播放关于FAST的新闻,报道我们发现的新成果,那一刻真的让我感到无比骄傲。”赵永佳笑着说,对于他们团队来说,守护好“中国天眼”是忠实使命和职责,他们会像爱护生命一样去守护“中国天眼”。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