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饺子郭帆冯骥成行业“搅局者”,跨界何以出顶流?
饺子、郭帆、冯骥(左起)

春节假期期间,学医出身的导演饺子(杨宇)很忙。他导演的续作《哪吒之魔童闹海》,一路奔向全球票房榜单的顶峰。

近年来,中国影视与游戏行业接连涌现出颠覆性的现象级作品。除了《哪吒2》外,《流浪地球》系列以硬核科幻重写中国电影工业坐标系,《黑神话:悟空》以极致的东方美学,引爆全球游戏业。

背后有一个现象,引人深思。这些作品的创作核心——饺子、郭帆、游戏科学团队创始人冯骥等——皆非科班出身。医学背景的动画导演,法律专业转行的导演、互联网从业者转型的游戏制作人……他们横空出世,成了行业的“搅局者”。

“破壁者”辈出的时代,“外行”正成为行业发展新变量。以传统影视与游戏行业为例,这些领域长期被科班精英把持,专业院校、师徒传承,以及行业资历、人脉等构筑了一套森严的壁垒,但数字时代的到来,让技术平权与信息开放成为可能。

郭帆在拍摄《流浪地球》前仅有爱情片执导经验,却通过自学航天工程、3D打印技术,将中国科幻电影从“五毛特效”的泥潭中拉出;游戏科学团队创始人冯骥作为“门外汉”,挑战国产3A游戏禁区,用8年时间打磨出《黑神话:悟空》的视觉奇观。这些跨界者以“技术极客”式的钻研精神,将跨界知识转化为创新工具。

这种外行“降维打击”内行的本质,不仅在于新变量对旧体系的冲击,更在于文化产品创作路径正在被重构。医学专业的饺子在创作《哪吒》时,将解剖学思维融入角色设计,让哪吒的骨骼肌肉运动更符合生物力学;法律背景的郭帆则以契约精神重构剧组管理,用标准化流程解决中国电影工业化顽疾。当行业陷入同质化内卷时,跨界者携带的异质化思维,恰如鲇鱼激活死水,重新定义创作的可能性边界。

层出不穷的外行“搅局者”,是行业的福音,他们倒逼产业升级。郭帆将航天工程中的系统论思维注入电影,构建出包含地下城生态、重工业体系的科幻世界观。《哪吒2》团队将社会学视角融入神话解构,让封神宇宙成为映照现实的寓言。

当然,我们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将他们视为行业的个人英雄主义的胜利。《流浪地球》背后是中科院物理所、徐工集团的产学研联动;《黑神话》集结了顶级美术、影视级动捕团队等跨领域精英;《哪吒》的成功离不开60余家特效公司的技术众包。这些项目本质上是以跨界主创为枢纽,搭建起的超行业资源网络。

当电影不再只是导演的艺术,而是工程师、科学家、程序员共同书写的代码;当游戏不止是策划案的堆砌,而是文学、建筑、戏剧的数字化转译,传统行业的专业壁垒自然土崩瓦解。而这,正是跨界基因自带的破圈密码。

跨界顶流,更映射出中国文化产业的结构性变迁。行业核心竞争力已从“专业经验”、人脉圈层等传统能力,转向“跨界整合能力”。比如,Netflix(网飞)用算法工程师颠覆影视制作。所有的迹象,暗示着同一趋势:不仅是文化产业领域,未来的创新策源地,必将出现在学科交叉的混沌地带。

跨界出顶流,须当冷眼看。刘慈欣说:“未来像盛夏的大雨,在我们还不及撑开伞时就扑面而来。”而撑伞的人,未必穿着“内行”的外衣。

工人日报 兰德华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