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旅江苏 > 正文
找回城市记忆,打造文旅新地标

锣鼓一响,好戏登场。历时一年改造,苏州观前街开明大戏院将于2月15日焕新回归,这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大戏院融合传统戏曲、潮流演艺、怀旧餐饮与跨界文创等于一体,将打造成为古城文旅融合新地标,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1929年2月15日,开明大戏院以‘东吴乾坤大戏院’之名首次启幕,当年就是蛇年。”苏州文化投资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张婷介绍,这场跨越九十六载的历史呼应,暗含着改造过程中文化守护与传承的深意。

开明大戏院早期主要是京剧演出的场所,建筑外观融合了西方罗马建筑风格,内部装饰也十分讲究。1933年,梅兰芳、马连良等一代大师在大戏院进行义演,开明大戏院这个名称即是由梅兰芳提议,几经洗礼,最终保留下来并沿用至今。近百年来,这里见证了苏州的多个“第一”:苏州第一部有声电影在此放映;第一间卡拉OK厅在此诞生;第一家西餐厅在此开张。上海京剧院、北京京剧院等名团名家在这里轮番登台,一票难求的盛况成为老苏州的共同记忆。

去年2月,按照“戏曲明珠——姑苏记忆与体验”进行总体定位、风貌提升和业态升级,开明大戏院启动改造提升工作。如今,开明大戏院外立面焕然一新,内部也进行了升级。“我们保留了老门头的传统造型,内部新增大事记展陈,并收集一些老物件、老戏票零散布置在各处,相信大家会感受到它新与旧的融合。”张婷说。

升级打造的大、中、小、微四种类型剧场群,成为文艺磁场:一楼的大剧场以演出季模式为主,主打戏曲名家名剧名团的展演;同一层的魔术微剧场主要以超近景互动魔术表演为主;二楼的沁兰剧场将主要演出环境式驻演戏曲;三楼的多功能剧场以小型滑稽戏、脱口秀、相声等周期性演出为主。

戏曲演出仍然是开明的“重头戏”。2月15日,开场大戏由上海京剧院带来京剧传统名剧《凤还巢》《红娘》。开幕演出季期间,北京京剧院京剧《穆桂英挂帅》《法门寺》、上海昆剧团昆剧《白蛇传》、上海宝山沪剧团沪语版话剧《雷雨》等好戏连番上演,为广大市民献上戏曲盛宴。据了解,整个2—3月共计将推出超200场演出和活动,发放惠民演出票1500张,共计票补11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一楼大剧场的电影院功能得到保留,后续将展演系列经典戏曲电影。“很多细节和记忆里小时候一模一样!” 75后市民沈女士感叹,大剧场装着苏州人的欢笑与眼泪,昔日在这里观看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场景还记忆犹新,那时候大家人手一只手绢,散场后眼睛都是湿润的。

作为当年“爱情圣地”的代名词,开明西餐厅也将以经典与创新并存的姿态回归,限量推出“1981怀旧套餐”,并邀请当年的大厨复刻经典菜品——炸猪排、土豆泥、罗宋汤美味三件套,百分百还原当年的味道。“小时候的快乐老家回来了”“我一直怀念的开明西餐厅,竟然真的回归了,期待”“是我爸妈定情之处”……闻风而动的网友们已经准备要去重温儿时的回忆了。

焕新后的开明大戏院,也为年轻人打开了一个了解戏曲世界的新窗口。开业当天,开明大戏院南侧广场,将带来一场传统戏曲与二次元文化碰撞的奇幻巡游。现场还设置了“戏曲动漫创作区”,展示售卖各种与戏曲相关的动漫周边产品。同时,“好物江南”首家线下门店——好物江南·开明店也将精彩亮相,融合戏曲元素、文创展销、茶饮联名、非遗手作体验等内容,打造“戏曲+”多业态主题空间。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