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聚焦新兴领域的鲜明特点和发展趋势,紧紧围绕新时代社会工作总体要求,以“两新”工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牵引,秉持“先把服务做进去,再把作用带出来”的工作理念,不断深化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推动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夯实党建根基,织密新就业群体组织网络。坚持系统思维,江宁区将新就业群体纳入基层党建总体布局,围绕完善运转机制、健全组织体系,推动“两新”工委实体化运行。以“强基领向”行动为抓手,将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作为党的建设考核和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两新”工委会议、支撑保障制度等,规范工作程序,增强运转效能。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党建”的原则,将外卖配送、交通运输等7个行业党委以及部分园区的企业联合党委划转区委“两新”工委管理,明确职责分工,形成横向齐抓共管、纵向上下贯通、统筹一体推进的高效工作格局,推动新兴领域党建从“覆盖全”向“功能强”跃升。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在新就业群体集中的万达广场、义乌小商品城等建立商圈流动党员党支部,方便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随时“回家”。
紧贴服务需求,营造新就业群体友好环境。依托爱心驿站、城市客厅等阵地,江宁区统筹打造“宁小蜂”驿站209个,通过建立“15分钟服务圈”,构建“全站式”服务载体,不仅可以满足临时休息、饮水热饭、手机充电等基本需求,还可以享受技能培训、心理咨询、健康义诊等多项服务。此外,链接工会、团委、司法、卫健委等部门资源,创新打造新就业群体法律服务工作站、“宁小蜂”运动场等,开展“小哥夜校”“小哥体检”等重点项目,拓展新就业群体在文体健康、社会融入等方面的服务范围。积极推动“骑手友好社区”专项行动,依托“一网统管”数字平台,探索建立高效协商的共治新模式。链接区房产局、市场监管局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等社会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小哥公寓”“小哥食堂”以及“宁有爱友好商家”等服务空间,为新就业群体营造友好的社会环境。
畅通参与渠道,激发新就业群体治理热情。江宁区通过推选“两代表一委员”、聘任“社会观察员”、建立志愿服务队等措施,鼓励新兴领域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引导他们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好手”,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和融入感。截至目前,已有1人当选市人大代表,45名新就业群体人员被聘为“社会观察员”,建立85支志愿服务队,融入基层治理体系,累计收集并反馈涉及餐饮安全、消防隐患等重要信息近180条,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持续激发新就业群体的服务热情和参与动力,江宁区在南京市率先推出新就业群体参与社会治理创新项目——“掌‘新’码”,结合社会观察员激励机制,形成“发现问题—扫码反馈—接单处理—获得积分—兑换奖励”闭环模式,实现“以服务换服务、以服务促治理”的良性循环,让新就业群体与江宁“双向奔赴”。
王诗露 朱园园(作者单位分别为:南京市江宁区委党校、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江宁实践调研基地,南京市江宁区委社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