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无锡这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蕴,积极探索智慧文旅与体育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为构建体育产业新体系、共筑大运河江苏段活力经济带贡献“无锡经验”。无锡不仅承载着千年的文化积淀,更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将智慧科技与传统文化、体育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出一系列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体旅融合项目,在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也为国内乃至全球的文旅体育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智慧文旅:科技赋能文化焕新
科技引领,文化体验升级。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文旅已成为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无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让古老的运河文化、吴地文化焕发新生。无锡通过建设数字博物馆、虚拟现实(VR)体验馆等,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如利用VR技术重现古代运河的繁荣景象,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体验千年前的市井生活与商贸往来。游客借助各种VR设备,可以近距离观赏到古代文物的精美细节,甚至“触摸”到历史脉搏。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不仅让原本静止的文物“活”了起来,也让游客在互动中更为深刻地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极大地增强了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创新驱动,文化传承创新。无锡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对民间的丰富故事、传统工艺、地方戏曲等文化资源进行了系统的收集、整理和展示。通过建设数字化资源库、在线展览平台等方式,让游客在指尖轻触间就能深入了解无锡的历史渊源、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这种数字化的呈现方式,不仅让文化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也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获得了更加丰富、立体的文化体验。同时,无锡还积极鼓励文创产品的开发,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巧妙结合,创造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更承载着无锡的文化记忆和故事,成为游客带走无锡记忆的最佳选择。此外,无锡还注重将智慧文旅与文化活动相结合,通过举办线上线下的文化节庆、民俗表演等活动,让游客在参与中感受无锡的文化魅力。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也进一步提升了无锡的旅游品牌形象和文化影响力。
体育产业:创新驱动融合发展
体育是无锡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无锡将体育产业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紧密结合,通过体育赛事、体育旅游、体育培训等多元化形式,促进体育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无锡积极引进和自主创办了一系列高水平体育赛事,如国际马拉松赛、环太湖自行车赛等。这些赛事不仅吸引国内外顶尖运动员的踊跃参与,更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无锡的魅力,极大地提升了无锡的国际知名度和城市形象。通过赛事的全球直播、线上互动等环节,无锡跨越国界,将体育赛事传递给了世界各地的观众,让更多人了解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同时,无锡还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资源,开发出多条独具特色的体育旅游线路。游客们可以徒步穿越太湖风景区,感受湖光山色的宁静与壮美,也可以前往阳山进行攀岩探险,挑战自我,体验刺激与激情。
此外,无锡还致力于打造智慧化的体育设施和服务。通过建设智能健身房、智慧跑道、电子球场等现代化体育设施,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健身服务。人们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轻松预约课程、跟踪运动数据,享受便捷高效的体育生活。这种智慧化的体育服务方式,不仅提升了人们的运动体验,也进一步推动了无锡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无锡经验:文体旅康深度融合
无锡在智慧文旅与体育协同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创新,致力于构建一个全面融合、相互促进的文体旅康生态系统。在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中,传统文化与体育赛事的融合不再仅仅是表面上的简单尝试,而是一种深度的、全方位的碰撞与交融。无锡充分利用其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巧妙地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体育赛事之中,打造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体融合项目。例如,龙舟赛在太湖激情上演,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水上运动的魅力,还让游客在观赏比赛的同时,领略到太湖的秀美风光;武术表演与体育赛事相结合,既传承了中华武术的精髓,又增强了体育赛事的文化底蕴和观赏性。这些项目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无锡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极大地丰富了体育赛事的文化内涵,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无锡的智慧文旅与体育协同发展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大型的项目和活动,它更是深深渗透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锡注重社区文体的培育和发展,通过举办一系列特色项目和文体活动,如社区运动会、文艺晚会等,让市民在享受文化旅游和体育运动的乐趣的同时,也增强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营造了和谐温馨的社区氛围。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发展模式,让无锡成为了一座充满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无锡将继续秉持创新、融合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文旅体育融合的新路径,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隋鹏翔(作者为苏州城市学院教师,文正智库、未来体育产业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