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观察 > 正文
体育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淮安探索”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是活着的文化遗产,更是一条熠熠生辉的经济带。近年来,淮安致力于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为宣传中国大运河文化的重要标志、带动大运河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展示大运河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样板。围绕这一目标,淮安市聚焦“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发展定位,充分发挥独特优势,积极探索“体育+文化+旅游”等体育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新模式,将大运河沿线打造成充满运动活力、富有文化底蕴、兼具旅游魅力的健身休闲绿色生态长廊,让古老运河焕发新生机。

系统谋划,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

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大运河沿线的节点城市,淮安拥有里运河、古黄河、盐河“三河交汇”的独特地理风貌,以及洪泽湖、白马湖“两湖镶嵌”的生态资源优势,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如何立足优势,做好“体育+”这篇大文章,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淮安市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关键。

为此,淮安市先后编制《淮安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2024年度体育工作要点》《淮安市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文件,将大运河体育产业发展纳入其中,整体谋划部署,并成立专项工作组,明确职责分工,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同时,加强与文旅、水利、住建等部门以及大运河沿线县区的沟通协作,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共同推进体育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在深入调研大运河沿线体育资源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高标准建设一批体育设施、高质量打造一批赛事活动、高水平开发一批运动项目,构建具有淮安特色的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设施为先,夯实融合发展新基础

近年来,淮安积极策应并主动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国家战略,充分利用大运河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加快构建沿大运河体育设施网络,打造具有淮安特色的体育设施体系。以打造“10分钟体育健身圈”为契机,加大大运河沿线体育设施建设力度,截至2023年11月,已建成各级各类体育公园200个、健身步道950公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4平方米,实现体育设施与大运河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的有机融合。

在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的同时,淮安还积极推动专业体育设施的建设。先后建成淮安水上运动中心、古淮河体育公园等专业运动场地,这些场地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为淮安承办高水平赛事活动奠定坚实基础。此外,淮安还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体育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通过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等方式,成功建成了淮安龙宫大白鲸嬉水世界、淮安西游乐园等体育旅游综合体,这些综合体集体育、娱乐、休闲于一体,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全新的体育旅游体验。同时,金湖水上森林景区房车营地、洪泽湖渔人湾等户外露营基地的建设,也进一步丰富了大运河的体育设施体系,让市民和游客在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户外运动的乐趣。

赛事引领,注入融合发展新动能

淮安聚焦大运河淮安段“三河交汇、两湖镶嵌”的自然生态优势,积极申办和创办水上运动赛事:为期两天的2024“悦动淮安”水上运动四项公开赛共计吸引56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参赛,在诚意满“淮”的水上赛事中深切感受淮安“运河之都”的独特魅力;举办中国·淮安大运河铁人三项赛,近7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参加了三大类共计45个组别的激烈角逐;连续3年举办淮安马拉松赛事,为城市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体育产业与旅游业、文化业等深度融合的典范。

在办好水上运动赛事的同时,淮安市还积极创新赛事形式和内容,将体育赛事与淮安的历史文化景点、民俗风情等深度融合。通过举办“洪泽湖旅游度假村夏日嘉年华”等活动,将体育赛事打造成为展示淮安文化、促进旅游消费、推动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在赛事的引领下,淮安市的体育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赛事的举办促进了体育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提升了城市的体育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赛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带动体育消费的快速增长,促进了体育市场的繁荣。

项目带动,拓展融合发展新空间

“体育+文化+旅游”等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能进一步拓展融合发展新空间。淮安充分发挥大运河的文化资源优势,推动体育与文化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体育旅游精品项目。以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为契机,建设清江浦记忆馆、运河游船观光等项目,并配套建设健身步道、骑行绿道等体育设施,让市民在领略运河文化的同时,也能参与体育健身。结合淮安的西游文化、运河文化,开发西游乐园、淮安府署、河下古镇等一批体育旅游融合发展项目,进一步丰富大运河的体育旅游产品供给。

此外,淮安还积极探索“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依托大运河的自然生态资源,开发水上运动、露营烧烤、垂钓休闲等体育旅游项目,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金湖水上森林景区依托万亩水杉林,开发森林探险、树梢漫步、房车露营等体育旅游项目,入选“2021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淮安运河“百里画廊”体育旅游线路成功入选“2023年国庆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积极推动“体育+农业”“体育+科技”等融合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拓展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空间。

吴梦妍(作者为苏州城市学院教师,文正智库、未来体育产业研究院研究员)

责编:笪颖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