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价问题既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评价体系仍面临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不够明确、评价方法陈旧以及评价过程割裂等问题,只有坚持系统思维,从“谁来评价”“评价什么”“怎么评价”等源头问题进行通盘谋划,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序开展。
一是构建协同化、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回答好“谁来评价”。评价主体是指具备评价所需基本条件并能实际参与评价活动的个人或组织。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评价,一方面,要打破评价主体分段割裂的僵局,推进评价主体协同化。可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或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牵头,组建区域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抽调专业人员组建专职机构并赋予一定职权。由专职机构对联盟内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情况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全面收集相关信息并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和有效反馈。同时,还需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定期评估评价体系,并持续优化。另一方面,要打破评价主体单一的困局,推进评价主体多元化。要发挥学生的评价主体作用,既提升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能力,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又通过学生评价了解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需求,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要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既赋予思政课教师对所在学段学生发展及其他学段协同配合的评价权限,又积极探索同行、专家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要发挥多主体的评价合力作用,既把家庭、社区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纳入评价共同体之中,又将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紧密结合起来。当然,评价主体多元化必然会增加组织协调的难度,为保证评价主体科学有效地参与评价活动,需要进行专业指导,并且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
二是制定连续性、阶段性评价标准,回答好“评价什么”。评价标准是开展评价活动的尺子。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为此,制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评价标准既要体现连续性,又要体现阶段性。一方面,关于连续性标准,可以围绕教师队伍、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学生培养、教学保障等方面设立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之下,再细分若干二级指标并确定具体测量标准,指标设置要体现连续性。例如,学生培养指标中,要立足思政课的政治属性,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以了解学习、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评价标准主线,聚焦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把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意识、责任担当等方面素养的评价贯穿始终。另一方面,关于阶段性标准,要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对思政课教师能力要求的侧重、思政课教学目标设置的差异以及受教育对象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区别,指标设置要体现阶段性。例如,学生培养指标中,可按照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体系的脉络,即小学及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大学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定出纵向衔接、逐层递进的评价标准。小学阶段侧重道德情感,主要看是否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是否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初中阶段侧重思想基础,主要看是否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是否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高中阶段侧重政治素养,主要看是否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大学阶段侧重使命担当,主要看是否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是否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是采用贯通式、结合式评价方法,回答好“怎么评价”。评价方法指的是具体评价活动中所采用的手段。一方面,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是一个长期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要构建贯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全周期贯通式评价模式,以强化过程性评价,探索增值性评价,健全综合性评价。建议由教育部牵头,建设一个全国统一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评价平台,依托学籍信息给每个学生设定一个身份档案,对学生成长全周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动态记录,以长时段的视角实现全周期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学生成长全过程进行精准画像和全面评估,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不同学段思政课的建设成效,为进一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学既是知识传播过程,又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思政课评价是知识判断和价值判断相结合的活动。因此,必须打破“唯分数”“唯升学”的传统评价模式,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路径。具体而言,要综合运用观察、访谈、作业、纸笔测试等多种方法,不仅要对教师投入、要素配置、教学效果、学业成绩等进行量化统计,还要对一体化建设的价值导向、学习态度、道德情感、日常表现等难以量化的方面进行质性评估,将数量关系与质性表现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有效。
沙耕耘 姜乐军(作者分别为江苏商贸职业学院讲师,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研究员;本文系202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职业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机制构建研究”〈2023JSJG607〉、2024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江苏省推进职业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研究”〈B-b/2024/02/3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