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细分市场领域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生力军,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着重要力量。
截至2024年底,江苏省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2000家,位居全国前列。剖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之路有着重要意义。本报即日起推出专精特新“小巨人成长记”,通过一个个具体细微的故事,展示其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呈现出强劲发展韧性。

新华日报财经讯 近日,江苏出台新一轮居家适老化产品“焕新”专项补贴政策,加速推动智能化、健康化的适老产品进入老年人家庭。记者走进南京福康通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时,董事长汪明正在伏案审阅一摞关于实施细则的文件,并逐项勾画执行节点。在“焕新”政策推动下,这家深耕银发经济近十年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期已收到近百份卫浴、厨房等适老化改造订单。
“2024年,在江苏、浙江、甘肃以及福建等地,我们成功落地实施了规模高达4000余万的‘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在此基础上,他预计今年公司总业绩将突破3亿元。
近年来,在政企联动下,“养老需求”正加速转化为企业发展动力,公司业绩几乎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高速增长。福康通也从安装居家适老化产品起步,如今已形成以智慧养老为主体,以自主研发产品和直营化团队服务为两翼,将老人的紧急救援、住院治疗、入户评估、适老化改造、出院康复等关键环节串联为一体的创新模式。
业绩翻番,同样源于公众对养老产业、养老需求的认知转变。时间回溯到十年前,2015年汪明在南京创立福康通初期,曾因老朋友的误解闹出趣事。“听说你开养老院了?想来参观!”对方兴致勃勃的电话让他哭笑不得。汪明当即解释:“我们专注居家适老化改造,不运营养老院。事实上,近九成的老年人更倾向居家养老。”这个插曲折射出当时的社会认知——从事养老产业几乎等同于开养老院。
五年前,尽管居家养老空间改造成为新趋势,但仍有不少人认为适老化改造就是装扶手。汪明在外地走访老人需求时,曾碰到一位残疾老人,利用当地政府提供的居家无障碍改造的专项资金,在家里装满了密密麻麻的扶手。对于他们来说,除了装扶手,并不知道还能用来做啥。汪明认为,这种布局不仅突兀,也没能真正满足老人多元化的生活需求。
如今,“银发族”居家养老需求不断攀升,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在南京某老旧小区居民家中,随处可见福康通的智慧养老产品:AI对讲呼叫器、跌倒报警器、心脑监护仪,坐式沐浴器、淋浴如厕扶手、防滑缓震木质地板、家居式护理床等。“孩子在外地工作,这些改造让我敢独自洗澡了。”老人的感慨背后,是“银发刚需”催生的万亿级市场。据《银发经济蓝皮书》数据,2024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到2035年将飙升至30万亿元。
“银发经济兴起,产业发展潜力大。但想要在养老行业中长久立足,企业要在点滴服务中,看到老年群体的真正痛点。”汪明说,以AI对讲呼叫器为例,它能语音识别各地方言,让居家老人可以用乡音随时呼唤“电子儿女”。当老人在夜间突发脑梗、高血压等紧急情况时,只需对着床头闪烁绿光的呼叫器喊“救命”,它就会轮流拨打家属电话。若30秒内无人接听,系统会自动转接福康通指挥调度中心。值班员通过弹窗获取老人信息后,迅速调取预案。期间,联动110、119开锁破门,联动120送老人入院就医,为急救老人开启绿通并提供5000元以内的医疗费用垫付服务。“后续,还可根据老人需求提供住院陪护,并同步分析老人摔倒原因,免费入户为其家庭提供适老化评估设计,按照老人意愿实施适老化改造,确保老人出院时即可拥有安全无忧的居家环境,实现医养结合型居家养老服务生态链的闭环。”他说。
在系列政策推动下,养老产业悄然升温。而这些看似微小的产品、服务创新,也正成为福康通掘金万亿市场的关键切口。
企业感言:
银发经济,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产业。面对万亿级市场机遇,从业者都想要分一杯羹。关键在于,从宏大的产业叙事回归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以“长坡厚雪”的持续深耕思维破解服务落地难题。这个需要十年磨一剑的赛道,最终属于那些既能把握银发经济的宏观趋势,又能将服务颗粒度打磨至“分钟级响应、全周期适配”的务实创新者。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陈公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