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综合要报 > 正文
2025“智汇苏州”学术沙龙第1期暨“《苏州运河十景》(口袋书)”编纂启动会举办

交汇点讯 2月21日,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社科联、苏州市新型智库建设小组办公室指导,苏州市职业大学宣传统战部、苏州石湖智库、江苏省社科应用大运河(江苏段)文旅融合协同创新基地承办的2025“智汇苏州”学术沙龙第1期暨“《苏州运河十景》(口袋书)”编纂启动会在苏州举办。

活动邀请了吴门望亭、浒墅关、枫桥夜泊等苏州运河“十景”建设部门相关负责人、运河文化建设研究相关专家、古吴轩出版社与《苏州运河十景》(口袋书)编纂团队成员共同探讨项目编纂。苏州市社科联副主席陈燕平,苏州市职业大学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庄剑英,新华日报社新华传媒智库副主任李先昭以及苏州市职业大学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应邀出席,并对口袋书的编纂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苏州石湖智库副理事长陈璇主持会议,并作为《苏州运河十景》(口袋书)项目负责人汇报了项目编纂基本情况和设想。

庄剑英介绍,即将启动编纂的《苏州运河十景》(口袋书),是深入挖掘苏州运河文化内涵、展现苏州独特魅力的重要举措。这套口袋书承载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通过这一系列口袋书,编撰团队将以全新的视角和创新的方式,带领读者开启一场贯穿古今的运河十景探秘之旅。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大众对运河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激发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感,也充分展示了学校为苏州运河文化及江南文化建设贡献地方高校力量的决心与信心。

苏州市社科联副主席陈燕平表示,苏州作为大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运河文化资源。苏州运河“十景”更是其中的璀璨明珠。这些景点不仅是苏州的文化名片,更是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的重要载体。此次即将启动编撰的《苏州运河十景》(口袋书)对于传承苏州运河文化、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除了要展现苏州运河“十景”所特有的文化内涵,体现时代价值,还应兼具社科普及的属性,既生动有趣、精致典雅,又方便携带。

李先昭从大众传播的角度提出了“轻量化叙事”“立体化传播”“互动性参与”的编撰建议。他认为,《苏州运河十景》(口袋书)首先应是“小巧轻便”的,同时也应是符合大众“轻阅读”习惯的,要以“小身材”承载“大情怀”。其次,从传播方式的角度而言,可充分运用融媒体技术方式,构建立体化的传播矩阵,实现文字、视频、图片的全媒体展示。最后,还要借助一些互动性策划与设计,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也能够参与到“我的运河故事”讲述当中,引发情感共鸣。

古吴轩出版社副总编辑陆月星随后阐述了编纂要求和出版思路。苏州运河“十景”建设部门代表逐一分享了各景点的最新建设成效,并与编纂团队以及运河建设研究相关专家就如何挖掘景点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口袋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加强团队协作等展开了深入研讨。

苏州市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宣传统战部副部长戴涵莘代表作者团队表示,一定会充分吸收与会专家学者意见,充分体现口袋书轻量化叙事,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的特点,争取将文化感、青春度、烟火气和传播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大运河是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超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变迁,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今年,为积极响应苏州市《“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苏州运河十景建设工程,苏州市职业大学石湖智库旨在以口袋书的形式,在原有《苏州运河十景》《苏州运河十景故事》的基础上编撰一套面对全年龄段,既符合游览者审美情趣、通俗易懂,又同时兼具文化品位的挖掘、文旅融合视角,设计感强,可感可读的旅游导览读物、文创读本。该套读本将分十册,通过 VR、照片、插画等形式,分别展示从吴门望亭到平望这十个景点的文化、历史、人文、文旅等特色资源,全面提升苏州在“江南文化”话语体系中的首位度和辐射力。

通讯员 王祥薇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笪颖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