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要闻 > 正文
全国示范!小小几张“票”撬动200万元生态修复资金

交汇点讯  近日,宿迁市泗洪县的自然资源生态产品“绿票”交易机制,入选自然资源部“节约集约示范创新典型案例”,成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的典范。记者了解到,这一机制在泗洪落地后,已累计完成5笔“绿票”交易,总额达116.81万枚,撬动生态修复资金超200万元。

“简单地说,凡符合条件的国有建设用地出让时,竞得人可以先从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中心购买因建设导致的生态修复和生态空间治理所需成本的‘绿票’,完成生态空间占补平衡。”泗洪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朱浩介绍。

泗洪是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近年来,该县不断探索“两山”双向转化路径,并推出了“绿票”交易模式。构建既有生态补偿又有经济回报的“土地使用权+林木收益权”组合出让机制,该机制将土地开发与生态补偿深度绑定。企业竞得国有建设用地后,需通过生态产品交易平台购买“绿票”,用于抵消建设造成的生态损害,并支持杨树林、生态蟹等修复项目。每枚“绿票”对应1元生态修复资金,持有者可享有15年生态修复项目收益权的80%。

国有土地出让用途不一,一个科学合理的生态价值评估机制成为关键。为此,泗洪制定了“绿票”交易指南,对“绿票”各方面进行了明确:县资规局在拟出让符合“绿票”模式出让条件的地块时,提出“绿票”模式组合出让建议,统计局组织机构核算地块生态产品价值总量,“绿票”办再结合不同土地规划用途调整调节系数,两者结合后,形成“绿票”价值。将地块的“绿票”价值提交县“绿票”领导小组会议审定,审定通过后,配置生态产品项目后产生“绿票”证。附带“绿票”价值的地块出让后,竞得人在泗洪县两山生态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生态产品交易平台购买该地块配置的“绿票”证。购买人每出资1元,可以从生态产品交易平台购得1枚“绿票”,收益期15年。

为进一步激活“绿票”机制,泗洪县成立县级领导小组,统筹发改、生态、司法等多部门,搭建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并建立项目库,涵盖杨树林、生态蟹、赤松茸等生态产品。此外,通过“绿票贷”金融工具,企业可凭“绿票”证抵押融资,最高可获票面金额80%的贷款。

“绿票”机制不仅修复生态,还促进了生态产品价值的变现。该机制实施以来,泗洪县马浪湖林场68.65亩杨树林收益权出让引入资金108.29万元,村民通过林木管护、林下种植小麦和金针菜获得双重收入;陈圩林场150亩赤松茸基地年产值超千万元,吸纳周边农户就业;柳山湖生态市集年交易额达200万元,带动12户农户增收33万元;泗洪生态蟹2023年出口创汇731.54万美元,养殖户亩均增收4000元以上。

“购买‘绿票’,当时的确增加了一笔支出,但细算却获益不少。”在“绿票”机制出台后,江苏甲等包装有限公司购买了首单“绿票”,公司法定代表人潘浩介绍,“我们花5万元购买绿票,又从银行担保贷出4万元,对流动资金基本没有影响,到时还享受一定比例的总收益分成。”

目前,泗洪县已将生态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试点实施GDP与生态价值“双轨制”评估,进一步深化“绿票”机制,推动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双赢”。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 通讯员 曾祥海

责编:史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