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标尺·正义——江苏法治报融媒聚焦 > 正文
从“宏伟蓝图”走向“细腻实景”——解析南通法院多元解纷特色路径

“工人的辛苦钱,不能因为换了负责人就不认账”“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可能还会影响企业信用”……为了17名工人的工资,如皋市法院搬经融和法庭法官袁立峰与如皋市检察院检察官孙建、如皋市司法局江安司法所工作人员尤素成轮番对某公司负责人释法。这是不久前发生在如皋江安镇宁通社区融和法庭内的一幕。

近年来,南通市中级法院以“多元解纷减量工程”为抓手,站稳位、瞄准事、拉紧手、搭好台,通过凝聚合力、关口前移、提质增效,不断健全高效能多元解纷体系。

“融”新高度

每周五,海门区法院都会向区委政法委发出一份综治委派案件情况通报,对当周通过一站式平台委派调解的情况进行梳理、归集、分析。这一“周通报”机制由院长督导落实,前后已发50期。借助这根“纽带”,意见反馈和数据共享实现了双向流动,同时定期开展研究会商,围绕案件分流、程序衔接等重要环节,剖析问题、改进措施。依托融入型、集约型解纷模式,多部门联动,一起涉及57名女职工的工资待遇纠纷妥善化解在了诉前,118万余元钱款均已迅速履行到位。

2024年3月,南通9家基层法院先后入驻当地一站式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全面融入“党委统揽、关口前移、一站解纷”的全域多元解纷大格局。各中心吸纳57个调解组织、115名调解员、58家常驻单位、81家轮驻单位通盘联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档案查询等服务事项超9万人次,诉讼服务驶入更加多元集约的“快车道”。

“和”新变量

2024年,家住海安市李堡镇的贾某受公司委派到广州出差期间意外落水身亡。广州当地派出所通知贾某家属前去处理后续事宜。早已离异多年的贾某父母因赔偿意见不一矛盾升级,贾某遗体滞留广州。公司负责人将情况反映至李堡融和法庭,由当地政法委、法庭、司法所、派出所、经发局、安监局等组成三个专项小组跨省协调处理,最终贾某父母与用人单位达成和解,并妥善处理了贾某的后事,公司及时支付了赔偿金。一起异地工亡赔偿纠纷成功化解在早、化解在小。

融和法庭,是南通法院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打造的“家门口式”诉讼服务平台。“明确定位是建立在实体站点基础上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明确原则是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法院推进、部门协同、基层共建;明确标准是1张网、1终端、1平台”,南通中级法院在全市范围打造124个融和法庭,2024年办理涉诉事项5000余件,接收各类矛盾调处纠纷7600余件。

南通两级法院以融和法庭为平台的三项融合治理成果,入选全省法院“诉源治理融合对接十大典型经验”和“诉源治理融合对接优秀经验”。

“沉”新担当

日前,启东市法院和合法庭在东海镇丰利村委会,公开审理了一起排除妨害纠纷的案件,吸引了大批村民旁听,一堂“家门口”的法治教育课生动呈现。庭审结束,承办法官趁热打铁献上了一场“热乎”的法治宣讲,对村干部和村民关心的土地权属争议、相邻权纠纷等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这一“巡回审判+”的模式,让普法宣传产生了浓烈的“化学效应”。

从预防入手,助力“法治薄弱村”整治,南通中院自主研发“法官进网格”系统,推动全市近10万件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2024年7月,南通中院联合南通市委政法委、南通市司法局出台《协同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意见》,各人民法庭至少配备2个办案团队、2名驻庭调解员,规定受理民事案件数不得低于基层法院的55%,人民法庭各项指标普遍向好,人民法庭数量多的优势正在转化为参与基层治理的胜势。

“联”新作为

“法官,对方20万元已经到账,我们申请解除保全措施。”案件调解后的第三天,申请人陈某给周云建筑业调解工作室打来电话。“11个项目一次性调解处理了,真的是帮了我们小企业的大忙啊!”

2024年初,如皋市法院联合当地建筑业服务中心、建筑法学研究会、建筑协会、房地产协会等部门成立了“周云建筑业调解工作室”。采取首席调解员+业务庭法官+行业协会专家的模式,加强住建纠纷专业调解和源头预防。工作室自成立以来,推动了一批疑难复杂纠纷得到有效解决。

将分散的解纷资源最大程度集约,南通中院在多个领域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的转变。在各县(市、区)建筑业服务中心布局建筑业巡回审判点;将“1+1+6”知产解纷模式延伸至知识产权维权中心及家纺市场;以三个涉台服务平台为发力点,一体化健全台胞台企权益保障工作机制。南通市金融纠纷调解中心灵活运用“围桌解纷”等方法,累计调解纠纷9800余起,成功率超50%,平均用时15.6天。

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课题中,南通两级法院边探索、边提炼,全面提升多元解纷能力与品质,努力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从“宏伟蓝图”走向“细腻实景”。

(本报记者 陈坚 本报通讯员 王萌)

责编:周晓雨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