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新疆“爆改”大沙漠 治沙任务为何这么艰巨?

随着气温转暖,这两天,新疆南疆多个县市启动了2025年“塔克拉玛干沙漠阻击战”防沙治沙工作,这也是继去年年底塔克拉玛干沙漠完成“锁边”后,新疆再次大规模启动沙漠综合环境治理。今年新疆“爆改”大沙漠有哪些新举措?

总台记者从新疆巴楚县阿克萨克马热勒乡防沙治沙工程施工现场发回报道。当地的200多名各族干部群众人工铺设“草方格”,也就是将干芦苇铺设在地面,再压进沙土中,它的主要作用是固沙。

为了阻止沙漠曼延,当地还设置了像篱笆或是围栏的高立式沙障,它是以一根根木桩作为支撑,再用芦苇编成的挡风面连接固定而成,主要起到的作用是挡风,风经过高高站立的沙障减弱速度后,携带的沙量才会降低。

草方格和高立式沙障按一定距离结合建设,就能够有效阻止沙丘流动。

巴楚县的防沙治沙任务为何这么艰巨?

巴楚县地处贯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叶尔羌河中游,和田河和叶尔羌河两条河流将沙漠分割成三部分,其中,和田河来水量较小,虽然阻隔了沙漠,但无法在河岸两侧形成宽阔的绿洲带。沙漠虽然被叶尔羌河两侧的绿洲阻隔,但是在风力的作用下,沙丘仍然在侵蚀道路和乡村。

这些沙丘看上去似乎是静止的,但它们无时无刻不在流动,随手抓起一把沙粒,再缓缓松手,这些直径和头发丝差不多细小的沙粒就飘散各处,风力较大的时期,这些沙丘就不断移动,侵蚀人们的活动区域。

今年,巴楚县计划完成130万亩沙漠治理任务,重要道路和临近沙漠的村庄的保护是今年防沙治沙重点。

2024年春天,连接巴楚县和莎车县的三莎高速在风力作用下不断受到沙漠侵蚀。今年巴楚县防沙任务中就有沿着高速路修建32公里的防沙工程设施,从而有效保护高速公路。

而在沿沙漠和绿洲交界处分布的村庄农田上,当地干部群众就地取材,将棉花秆、芦苇作为草方格原材料,一点点铺设在临近村庄的沙丘上,阻止沙漠向村庄曼延。

在治沙方式上,巴楚当地也在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治沙方式,进行“生物治沙”,也就是种植防风林。栽种沙枣树幼苗后,在树苗两侧铺设草方格防沙,并用芦苇秆包裹树苗,防止野兔等食草动物啃食。

机械化铺设草方格的小发明也在实战中被验证有效并且实施,在相对平缓的沙地上,这样铺设草方格的速度比传统方式更快,使用人力更少。

据了解,今年新疆将完成“塔克拉玛干沙漠阻击战”治沙任务近800万亩,这项工程将一直持续到年底。预计,新疆将投入上百万人次参与到这场“战斗”中。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