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登上“委员通道”一年间,叶聪在忙啥?关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深海装备领域的应用

今天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去年的今天,全国政协委员、中船集团七〇二所所长叶聪登上首场委员通道,向中外媒体介绍中国载人深潜取得的骄人成就。一年来,叶聪有什么新的履职收获?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深海载人装备领域会带来哪些改变?3月3日晚,刚抵达北京的叶聪,第一时间接受了记者采访。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去年,我的履职围绕着海洋、科普这两个领域展开。”叶聪告诉记者,2024年他跟随全国政协海洋经济高质量调研组,深入浙江宁波、舟山等地调研,与当地涉海企业、院所座谈交流,了解构建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瓶颈。问题如何解决?11月,由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承办的全国政协“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多名政协委员现场“把脉开方”,为实现逐梦深蓝、向海图强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实助力。

向青少年科普海洋科学的魅力,为下一代种下星辰大海的梦想种子,叶聪一直身体力行。去年11月,叶聪参加了全国政协“科普万里行”活动,和多名科技界别的委员一起,到山西运城的几所学校举办科普讲座。“通过我的讲述,让内陆城市的孩子们感受到深海科学探索的奥妙,让我很有成就感。同台演讲的还有火箭总师等科学家。我从孩子们的眼神中能感受到,他们对我们上天下海的经历很着迷,希望通过我们的经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热爱。”

以重器为笔,在星辰大海的答卷上书写新的硬核答案。今年两会,叶聪很关注深海载人装备等大国重器全生命周期的运维,以及新技术在深海装备领域的应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能对现有深海载人装备技术和标准进行研判,并简化设计流程,能很好地提升研发工作效率。”在叶聪看来,人工智能在一些深海装备的运维管理流程中,如装备的健康监测、故障预报和处理环节,都能发挥较大作用。这样,一方面能提高一线驾驶操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另一方面还能保障装备安全和应用效果。

“由于深海科学基础研究的特殊性,我们还没积累到足够多的样本和数据,所以人工智能大模型对深海科学基础研究的助力,目前还十分有限。”叶聪向记者介绍。

最近,《江苏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发布,海岸线绵长的江苏,如何发挥资源禀赋,引导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叶聪向记者介绍,他所在的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在连云港成立了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中心目前重点推进的一个项目——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已于2024年成功下水,目前正在码头进行舾装调试,计划今年投入使用。

“这艘船和其他科考船不同,它更像一个可移动的设备中试平台。”叶聪说,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不仅为国产智能器件、设备与系统提供宝贵的实船测试验证和示范应用机会,还能提供深远海科学试验保障。“希望以此为抓手,搭建起可靠有效的试验平台,助力海洋装备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推动我国船海装备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打通自主研发和国产化应用‘最后一公里’,为发展船海装备产业新质生产力注入创新活力。”电话那头,叶聪满怀豪情。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樊玉立 王子杰

责编:周晓雨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