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观察 > 正文
决胜“十四五” 智库新观察|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作为铸魂强师行动的精神指南,教育家精神是对教师职业精神的精辟概括与高度凝练,彰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担当,对学生的爱护与尊重,对教育方法的探索与创新,以及对教育理想矢志不渝的追求与坚守。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工作者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锤炼出的一种高度凝练的精神特质。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也是提升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步。

教育家精神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着必然的内在关联。教育家精神要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坚持价值引领,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与正确观念;坚持以情动人,强调师生间的共情与信任;坚持创新驱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与实践力。教育家精神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能够推动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从“刚性约束”向“柔性引导”转型,从“共性管理”向“个性发展”蝶变,从“单一管控”向“多元协同”迈进,从“事务管理”向“价值引领”跃升。

重塑管理理念,回归教育本质

教育家精神强调“以生为本”。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对知识和自我发展有着强烈的渴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突破传统的“秩序维护”与“风险管控”,重新审视学生在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打破传统层级式管理结构,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扁平化管理体系。要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导,深刻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权利,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学生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管理和服务。从学生视角出发,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元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进一步构建“服务+引导+赋能”的三位一体模式,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品德、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日常管理中,注重开展“键对键”“面对面”“心贴心”的多维度谈心谈话,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特点,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

强化价值引领,增强管理实效

将教育家精神中“以德为先”的理念融入学生管理实践,打造“浸润式”思想政治教育场景,将国家、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细化为学生日常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引导大学生以“时代新人”为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通过“红色社会服务实践”“社会责任感培养计划”等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为可参与、可评价的活动。组织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时事热点,阐释国家发展理念与价值追求;通过讲述科学家坚守科研精神、攻克技术难题的故事,传递敬业、创新等价值观。同时,利用线上资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让学生随时随地接受价值熏陶,引导学生理解爱国是要在学业上拼搏、在社会中担当的具体行动;让学生明白潜心学习是对学业专注、对未来职业负责的态度。通过这种方式,把抽象价值观具象化,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感知、践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创新方式方法,提升育人质量

教育家精神强调创新教育方法。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分析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为精准管理提供依据,如根据学生借阅图书数据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规划更具个性化的成长路径。根据教育家精神中“知行合一”的理念,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将宿舍区改造为“学习型社区”,配备共享自习室、导师工作站、跨学科交流角等便于学生自由学习和自我管理的社区生活空间,整合学业咨询、生活求助、心理辅导、就业帮扶等多项服务,让学生能便捷获取所需支持。借助线上平台,收集学生对课程设置、校园设施的意见,并根据大数据反馈的学生“心声”优化管理决策,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服务质量与学生满意度。依托数字化平台,项目化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设计沉浸式管理场景,以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真实社会问题解决中实现自我管理,把学生管理过程打造成为育人的实践场域。

培育管理队伍,实现“治理”跨越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教育家精神能够提升学生管理者的育人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打造“教育家”型管理队伍,强调专业化与情怀并重,制定辅导员能力提升计划,构建辅导员“教育家素养”培训体系,涵盖教育心理学、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危机干预能力等模块,同时鼓励管理人员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提升理论素养。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评价机制改革,建立以“学生发展成效”为核心的管理绩效考核指标,增设“育人创新奖”“学生成长贡献度”等评价维度,破除唯“事务性工作完成度”的单一考核标准。通过理念升维、机制重构、技术赋能和主体激活,构建起“有温度、有深度、有效度”的治理体系,真正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范式变革,从“管理育人”向“育人自管”的质变,在尊重教育规律与拥抱时代变革中持续迭代创新。

张文菲(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本文系202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委员会专项课题“转化与创新:新时代好青年评价体系与培养路径优化研究”〈编号:23FYHLX072〉、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盐城师范学院理论研究基地项目“新时代高校师范生教育家精神培育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

责编:印丹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