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16天、3046公里!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科考收官

近日,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科考圆满收官,此次科考旨在剖析锁边工程的实际成效与潜在问题。科考队沿3046公里沙漠边缘实地考察,为构建高效林草带关键技术体系收集数据,助力后续沙漠治理工作优化升级。

此次科考为期16天,新疆林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沿沙漠边缘进行实地考察。在到达若羌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锁边项目时,科考人员对工程治沙、光伏治沙等多种技术的应用进行记录与分析,为构建更为完善、高效的技术体系收集一手数据。

新疆林业科学院资源信息所研究员 张绘芳:针对锁边工程运用的工程治沙、生物治沙、光伏治沙等多种技术及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等展开全面深入的调研,为评估锁边措施的有效性提供资料,同时为项目下一步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科考人员还实地查看了引洪灌溉项目的实施情况。此外,针对草方格沙障的铺设方法,科考人员认为要继续探索适合的间距。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高鑫:这个草方格也不是说全部铺上去了,而是间隔起来铺设,当然这个间距的设计是需要科学的一些指导的。能达到一个整体的固沙效果,最佳的间距把它做好,保证我们这些效益最大的时候工程投资是最小的。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由于其流动性强,时常风沙肆虐,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恶劣。2024年11月28日,随着于田县最后一段沙漠锁边空白区栽下玫瑰幼苗,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全面锁边“合龙”。然而,为沙漠“织好”绿围脖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则是要通过科学的规划,做好后续的治沙工作。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