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中邮保险江苏分公司联合南京大学商学院、新华日报社财经传媒中心、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市分公司,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校园邮局共同举办“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暨南京大学校园邮局“消保驿站”授牌仪式。此次活动不仅为高校学生带来了丰富的金融知识,也为构建全方位金融消保体系迈出了坚实一步。
消保驿站落地校园,打造金融教育前沿阵
活动当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校园邮局内气氛热烈,中邮保险江苏分公司“消保驿站”暨“金融消费者教育基地”正式落地,标志着金融知识普及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深入高校校园。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日益复杂多样,青年学生作为新兴消费群体,面临着诸多金融风险挑战。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涉及大学生的金融诈骗案件呈上升趋势,仅2024年,全国范围内就有数千起针对大学生的金融诈骗案例,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万元。在这样的背景下,“消保驿站”和“金融消费者教育基地”的设立意义非凡,将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金融知识的平台,能够有效提升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揭牌仪式上,南京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宇伟和中邮保险江苏分公司副总经理朱震共同为“消保驿站”揭牌。随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市分公司副总经理沈晓健和新华日报社财经传媒中心拓展部总监朱晓燕为“金融消费者教育基地”揭牌。两块牌匾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金融知识在这里传播,更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将得到保护。
表彰志愿力量,推动金融消保薪火相传
在首届“中邮保险杯”在宁高校金融消费者教育短视频大赛中,南京大学学子展现出了卓越的创造力和对金融消保的深刻理解,有多篇作品获奖。活动现场,首先播放了获奖代表作品。这些作品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将金融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场景中,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短视频方式传递金融消保理念,为金融知识的普及开辟新的路径。

为进一步壮大金融消保宣传队伍,活动现场举行了“金融消费者教育志愿者”聘书颁发仪式。李雨桐、侯雪纯、邱茜茜、吴佳雯等同学成为志愿者代表,他们将肩负起传播金融知识的重任。在接过聘书的那一刻,志愿者们脸上洋溢着自豪与使命感。

这些志愿者的加入,为金融消保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来自南京大学各个专业,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但都对金融消保充满热情。据了解,近年来,高校学生参与金融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加,仅南京大学,每年参与金融知识普及活动的学生就超过数百人次。这些学生志愿者在校园内积极开展宣传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同学们普及金融知识,有效提升了校园内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此次聘请的志愿者将依托“消保驿站”和“金融消费者教育基地”,开展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的金融消保宣传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质的金融知识服务。
开展反诈讲座,筑牢校园金融安全防线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给社会公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高校学生由于社会经验相对不足,成为诈骗分子的重点目标之一。为提高学生们的反诈意识,活动特别邀请了栖霞区派出所反诈教员于永康警官,带来“筑牢反诈防火墙,守护百姓钱袋子”主题讲座。
于永康警官凭借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讲解了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和防范方法。在讲座过程中,于警官还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学生们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热烈。当被问到如何识别兼职刷单诈骗时,一位同学回答道:“正规的兼职不会要求先交钱,而且刷单本身就是违法的行为。”于警官对该同学的回答表示肯定,并进一步强调,面对各种看似诱人的兼职信息,一定要保持警惕,仔细甄别。讲座最后,于警官总结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关键要点,即“不轻信、不转账、不泄露”。他提醒学生们,在面对陌生电话、短信和网络信息时,要保持冷静,多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切勿盲目相信对方的身份和说辞。
此次中邮保险江苏分公司“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暨南京大学校园邮局“消保驿站”授牌仪式,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


独木难成林,协力方致远,为共同做好金融消保事业,充分发挥一站一基地实效,建立长效机制,今天仪式结束之后,南京大学商学院、中邮保险江苏分公司、南京市邮政分公司、新华日报社财经传媒中心还将签署四方联合合作协议,不断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进一步推动金融宣教“五进入”落地落实。
从“消保驿站”落地,到志愿者队伍的组建,再到反诈讲座的开展,以及未来的四方签约合作,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为高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金融知识盛宴。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活动,也是金融行业、高校、媒体和政府部门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一次深度合作与探索。未来,各方将继续携手共进,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不断拓展金融消保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共同书写诚信金融的新篇章,为构建更加安全、稳定、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