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馕言文”火出圈,新疆小伙花式助农走红

新华社乌鲁木齐3月14日电(记者苟立锋 丁磊)见到依木拉·亚尔买买提时,他正和团队在一家咖啡店里拍摄新疆特色饮品——馕咖啡。身着一身西装礼服、手戴白手套,只见他在各种镜头前往杯子形状的馕里加入滚烫的牛奶、咖啡,一杯新疆版的“馕布奇诺”热乎上桌。

在新疆伊宁市的一家咖啡店,依木拉·亚尔买买提正在拍摄“馕咖啡”主题的短视频(3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面对围观人群的点赞,依木拉有点不好意思。2024年秋天,依木拉的视频账号走红后,网友和周围的人已经习惯叫他小伊。

视频账号的走红源于依木拉上传的一段推介折耳根的视频,西装革履、灵魂挑眉、弹舌发音、地道方言……视频里的依木拉在家乡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蔬菜大棚里解锁了各类爆火元素,他带起的“馕言文”“大盘鸡文言文”也成为网友们模仿的网络热梗。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依木拉·亚尔买买提(右二)和团队成员在工作室讨论短视频拍摄脚本(3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折耳根视频发布几个小时后,转发、点赞、评论量迅速激增,观看量也远远高于往期内容。“评论回复不过来了,我们突然感觉是有点火了。”依木拉说。这条仅23秒的短视频,获得了1800多万的播放量,面对突如其来的走红,团队每个人都有些受宠若惊。

“我们都憋着一股劲想把这个账号做好,把我们家乡的特产推广出去。”团队运营依力亚斯·艾山江说,虽然幸福来得很突然,但他们没有松懈,视频浏览量暴增后,团队趁热打铁,不断改进拍摄方式,设计新的元素、保留“高档”“察布查尔”等固定台词,不断强化辨识度。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依木拉·亚尔买买提(左)和编导在工作室编辑短视频(3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察布查尔”在锡伯语中意为“粮仓”,作为我国唯一的锡伯族自治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农业生产禀赋得天独厚,不仅拥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察布查尔大米”,更是伊犁畜牧产品和粮食生产大县。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电子商务中心,依木拉·亚尔买买提在整理货品(3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视频账号走红后,不少农户找上门来请团队帮忙拍摄自家农产品。“我们完全是公益助农,有一次去拍苹果,有个客商把他们果园所有苹果都订了,我们也非常高兴。”团队导演马莉说。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科技示范基地,依木拉·亚尔买买提(右)和农户交流(3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察布查尔在哪里?新疆也有折耳根吗?新疆还能种大米吗?……视频账号评论区里,全国各地网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依木拉和团队成员每天要花两三个小时回复评论。“能把真实立体、具体可感的新疆分享给更多人,我们感觉这件事特别棒!”团队摄像师永晓龙说。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依木拉·亚尔买买提在回复网友留言(3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我们总结就是突出反差感,通过一些‘高档’元素的组合,来推荐我们县这些土生土长的农产品。”依木拉说,尽管视频整体呈现一种幽默搞笑的风格,但他认为联农带农助农,把自己家乡的高品质农产品推广出去,本身就是一份高级、高档的事业。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科技示范基地,依木拉·亚尔买买提(右)和团队在拍摄短视频(3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如今,“高档”也成为依木拉的标签,外出拍视频总会有人向他们点赞。如今团队对未来的规划也更加清晰。“现在我们能把‘察布查尔’的产品推荐给全国网友,这既是一种荣幸,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依木拉说。

视频拍摄:丁磊 苟立锋 马莉 永晓龙

责编:王建旸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