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 > 正文
挖掘古代文学思政元素讲好中国故事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济合作开辟了新路径,也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平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作为传播中华文化、增进国际合作的重要桥梁,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中承载着重要使命。古代文学课程,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对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学生不仅能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及其思想精髓,感受其艺术魅力,还能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这种文化自信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还能使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加自信地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将思政元素融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挖掘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教师在授课时应深入挖掘这些思政元素,并将其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学全过程中,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首先是挖掘古代文学作品中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情怀。例如,在讲授《诗经》时,可以采用分类教学法,将同样具有爱国主义和爱国情怀的作品归为一类,如《大雅·荡》《秦风·无衣》《小雅·六月》等,利用群文教学和群文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这些作品所蕴含的爱国之情。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其次是挖掘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文化基因和艺术价值,以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如《庄子》对自由精神的追求,《论语》中“仁”与“礼”的倡导,都能让学生体悟到先人的智慧;古代文学体裁多样,从四言诗的《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的小说,每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古代文学作品中也包含许多历史记录,如《尚书》《战国策》《史记》等。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历史变迁,增强历史认同感;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优美意象、精妙语言,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再次是挖掘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比如,在讲授苏轼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就可以重点强调作者的人生理念、乐观坚韧的性格,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最后是感受人文精神,提升道德修养。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许多作品都通过描绘人物的性格和行为,传递了优秀的道德观念。如《水浒传》中鲁智深的行为展现了对弱者的关爱与同情,《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义薄云天、忠心耿耿,《陈情表》中李密对祖母的孝顺,屈原作品中对知耻与廉洁的追求等,这些都能引导学生修身养德,培养真、善、美的优秀品格。

结合“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特点,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当前,古代文学课程的思政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其更贴近现实、更具针对性。倡议所搭建的文化桥梁联结了众多国家,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古代文学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教师可以结合“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精心挑选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讲解和剖析。

以《西游记》为例,它不仅是我国的古代文学经典,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授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的宗教文化、人生哲理和冒险精神,尤其是贯穿全书的佛教文化,并将其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宗教文化进行分析,如与印度的《罗摩衍那》进行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的异同探讨。

在讲解《红楼梦》时,教师既可分析作品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复杂,又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封建社会的实际状况和人性弱点,进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另外,还可引导学生探究《红楼梦》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文化间的联系和差异,通过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是否存在及其应对策略。这种跨文化比较,使古代文学课程的思政教育以更具现实意义与针对性的方式展开,既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异同的理解,又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了其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本土文化,古代文学不仅能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也有助于更好培养兼具文化底蕴与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有的同学觉得古代文学作品晦涩难懂,因此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为了提升古代文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感受古代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场景和人物;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虚拟现实或网络资源,展示作品的相关内容,或借助AI技术实现古代人物与学生的对话。当然现代技术的运用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对当下新技术能熟练运用,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学历史功底,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虚拟情境和古今对话更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其中的爱国情感等有更深体会。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和主题演讲等活动,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教授《红楼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展示与作品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世界。在讲授《牡丹亭》时,同样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而在讲授《聊斋志异》时,则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分析和讨论。这些做法都有助于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能够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现有观念的正向引导。

在古代文学课程思政教育中,教师还可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等,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比如,参观与《红楼梦》相关的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让学生亲身感受作品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参与《红楼梦》相关的文学创作、文艺演出等活动,以提高他们的文学创作和表演能力。引导学生开展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留学生的文学交流活动,以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同时,还应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包括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思政素养提升情况、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的评估。另外,要强化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反馈机制的建立,便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最大化提升育人实效。

孟宪丛(作者单位: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责编:胡悦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