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财经讯 2025年央视3·15晚会揭露数据安全问题,引发全民关注。在这场数据安全保卫战中,江苏省作为数字经济先行者,正通过政策创新、技术防控与跨部门协同,构建“全链条、多维度”的治理体系。今年年初,江苏公布了全国首个省级可信数据空间方案,在方案指导下,从江苏数据集团到各级数商展开多元化探索,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份江苏样本。
国家数据局明确鼓励通过“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可控可计量”等方式,依法依规实现数据价值开发。
基于上述原则,江苏在法规层面持续加码。2024年12月起实施的《江苏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采用“两级主体、分级授权”的模式,要求运营主体落实国家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这一制度,有效破解公共数据开放与隐私保护的矛盾。
作为全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省级运营主体,江苏省数据集团按照《江苏省数据条例》《江苏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暂行办法》《江苏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实施方案(试行)》等相关要求,坚持公共数据公益属性定位,以市场化方式规范高效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供数,营造普惠包容的开发利用生态,规范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工作,让广大主体共享数据红利,释放数据要素潜能,赋能千行百业发展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公共数据取之于公、用之于公,高效释放公共数据要素价值、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发展,是开展授权运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江苏省数据集团有关人士表示,江苏在拥有3000亿条公共数据、且制造业为主导的多元化产业发展基础上,推出了自己的开发利用方案。“具体来看,我省实行‘两级主体、分级授权’的模式,为企业一次性打开‘正门’,同时将‘旁门’‘后门’全部关上。”该人士说,为保障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安全合规,江苏坚持“谁运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数据主管部门、网信部门等多部门建立全方位的安全合规监督机制,加强安全监管。
对于数据开发主体而言,数据产业上下游涉及数据采集(生产)、数据加工和数据流通交易三大环节。江苏企业在这三大环节中运用可靠技术,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以保障数据安全。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制度框架逐步完善,为技术型企业提供了广阔舞台。”蓝象智联董事长童玲表示,对公共数据,要做到数据安全和开放创新效率间的平衡,通过隐私计算技术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关键路径,既满足《条例》中“原始数据不出域”的合规要求,又释放数据价值。童玲举例,在常州市“惠民保”项目中,公司依托隐私计算技术,打通医保、保险及运营商数据,实现保险理赔“分钟级直赔”,将欺诈风险降低30%,项目累计创造经济收益超千万元。
除了关注数据安全与开放的平衡,在特定领域的数据要素采集开发方面,也有企业积极探索保障数据安全与可信的方法。传世博润便是其中之一。2023年,传世博润完成国内首单医疗数据产品场内交易。“我们打造的可信数据空间解决方案,依托可信数据融合空间,结合端侧部署的密算一体机,通过软硬结合的密态计算技术体系,针对大规模数据可信流通场景,提供覆盖存、算、研、治、用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能力和安全保障,包含密态数据接入、密态数据存储、密态数据研发、密态数据应用、可信管理等能力。”传世科技技术总监张学鹏说。
而在数据交易环节,保障数据安全底线也是企业关注的重点。聚合数据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的举措。“早在成立初期,聚合数据就积极连接上下游,构建外部数据的统一管理平台。这里就类似京东自营店,我们搭建平台,让数据像商品一样可以流通。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就设立了巡查机制。”聚合数据政务事业部总经理王雷表示,自2010年起便设立合规部门,通过学习法律法规和运用内部制度技术进行约束。“对于数据流通企业来说,法律法规是底线,底线原则不能破。”他说。
当3·15晚会的聚光灯照向数据安全领域的暗角时,江苏通过政策引领、技术制衡与全民共治,在数字经济的高速路上筑起安全护栏,为“数据要素市场化”国家战略提供了区域样本。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何玥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