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新闻 > 正文
识破金融诈骗,马上金融教你防范“征信修复”陷阱!

保险作为一种常见的风险管理工具,被众多消费者购买。然而,消费者在购买保险后,因经济压力或其他原因选择退保,也是常见的金融行为。近期,有不法分子利用退保流程中的漏洞,以“全额退保、不成功不收费、招代理、法务援助”为幌子,通过代理退保实施金融诈骗。

“代理退保”这类黑产是怎么操作的呢?不法机构、组织或个人冒充监管机构、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向消费者推介保险退保业务、代办等经营活动,以“可代理全额退保”为由怂恿、诱导消费者委托其办理退保业务。对消费者,不法分子索取高额退保手续费;对保险公司则是以“代理维权”为幌子进行恶意投诉,实现非法牟利。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

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加大对代理退保这类金融黑产的打击力度。去年,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民法院判决6名涉“代理退保”黑产不法人员犯“敲诈勒索罪”,判处拘役5个月(缓期8个月)到有期徒刑3年10个月不等的刑罚,并处2000元至1万元不等的罚金。这是国内首例以“敲诈勒索罪”公诉案件判决的“代理退保”黑产案件。

据了解,该案件涉案人员通过设立信息咨询公司,雇请员工从事保险代为退保业务,借助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发布“可办理全额退保”等信息,诱导保险投保人委托该公司进行代理退保,以杜撰、虚增保险公司违规行为的方式编写投诉信,向监管部门恶意投诉保险公司,导致保险公司损失13万余元。

除了代理退保,征信修复也是令广大消费者防不胜防的另一金融诈骗陷阱。在当今社会,征信如同每一位公民的“信用身份证”,一旦征信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金融生活,严重者甚至会令其成为信用黑户,处处受限。所以面对征信问题,人们总会格外紧张,而这也让以“征信修复”为幌子的诈骗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常见的以“征信修复”为名的诈骗陷阱包括:不法分子向消费者保证其可以修复征信但会收取高额的修复费用;不法分子冒充工作人员向消费者宣称其可以修复征信,只要根据要求向其转账并提交身份证明资料即可;或者冒充工作人员诱导消费者下载钓鱼APP并开启屏幕共享,通过监控用户手机获取银行卡账户信息从而将消费者卡内的资金划走。

 

马上消费郑重提醒广大消费者,务必提高警惕,增强金融安全意识,以防范此类诈骗风险。针对征信修复的骗局,消费者应铭记:个人征信信息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任何机构或个人均无权擅自删除或修改。凡是以修复征信为名的来电或信息,皆为欺诈行为,切勿轻信,避免汇款,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点击可疑链接。

责编:章强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