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观察 > 正文
产学研融合,优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产学研融合模式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它涉及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多个主体,旨在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资源共享:驱动协同创新的核心引擎。资源共享可打通教育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壁垒,在提升人才复合能力的同时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高速通道。通过共享高校的理论教学资源、企业的实践平台、科研院所的研发设施等,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产学研融合有助于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资源共享可以加速这一进程,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三位一体:资源共享的育人新生态。高校可以与企业、科研院所共享课程、教材、实验室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体系和实践经验。企业可以提供实习实训基地、项目合作等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同时,企业也可以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和人才优势,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科研院所可以与企业、高校共享实验室、仪器设备等研发设施,促进科研合作和技术创新。如此,可全面贯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发挥资源共享最大功效。

机制赋能:构建人才培养可持续生态。健全管理机制筑牢制度根基,可全面释放资源共享的系统性效能。一要制定明确的资源共享政策和规定,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资源共享的顺利进行。二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实现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资源共享的效率和便捷性。三要通过共同研发、联合培养、技术转移等方式,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形成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四要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工作热情。

以南京“扬子江菁英计划”为例,该计划通过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模式创新,联合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主体,共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通过搭建实践创新平台、开展项目合作、共享教学资源等方式,实现了资源的深度共享和优化配置。该计划已经成功联合培养了多名研究生,并有多数研究生成功进入行业龙头企业就业。

产学研融合模式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和协作,实现资源的深度共享和优化配置,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陈 钦(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责编:笪颖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