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 > 正文
筑牢四个阵地深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价值导向、动机激发、路径依赖的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因此,新时代新青年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自觉将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结合起来。作为党的青年工作前沿阵地,高校共青团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责主业,引领青年思想,汇聚青年力量,通过开展“青马工程”“青年大学习”等载体,在青年思想引领中构筑起集价值塑造、组织动员、实践育人于一体的战略高地,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熔炉和实践阵地。

筑牢理论阵地,校准青年学生的人生坐标

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只有夯实理论之基,才能筑牢信仰根基。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以及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这一理论坚持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相结合、历史必然性和发展阶段性相统一,坚信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肩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使命,需要全面、准确、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高校共青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学生头脑,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通过理论学习、交流研讨、论坛讲座、主题宣讲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深化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理论内涵的认识,提高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

筑牢文化阵地,加强思政育人的力量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资源,要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时,要推进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特别是要将红色文化融入到理想信念教育中。一方面,要坚持“引进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红色文化资源引进校园和课堂,尤其注重优秀在地文化资源的灵活利用。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相融合,深度挖掘文化资源中的精神力量,提升青年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认同;在校园活动中,可以通过开展文化艺术节、讲红色故事、排演革命话剧、唱红歌等形式使大学生感悟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要坚持“走出去”,带领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入文化景观和场馆中,在真实体验中领悟文化精神。高校共青团可以通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行走的思政课”、暑期“三下乡”等活动,组织青年大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文化场馆等,在走访、体验中唤醒文化记忆、感悟精神力量。

筑牢网络阵地,拓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需要牢牢占领网络育人阵地,这是高校共青团深化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应有之义。其一,加强网络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建设。一方面,必须保证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与时代性。要从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上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具有时代性、引领性的思想元素赋能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另一方面,需紧密结合青年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开展教育。可以通过微博、微信、B站等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台载体,策划一批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鲜活的文化作品,提升网络理想信念教育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其二,加强网络理想信念教育的平台管理。要守好宣传阵地,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各级新媒体平台管理,压实运维管理责任。其三,加强网络理想信念教育的队伍建设。要加强新媒体团队培养与建设,同时鼓励教师全员参与,构建网络理想信念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

筑牢实践阵地,在躬身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

坚定理想信念,必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在实践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促进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知行合一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要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高校共青团要把理想信念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实践大课堂结合起来,依托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科技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场馆等搭建实践教育平台,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调研、志愿服务、参观访学等,让大学生全方位、沉浸式参与实践活动,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内容。另一方面,要选树实践典型,激发朋辈引领实效。高校共青团可重点挖掘在思想引领、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青年典型,定期组织开展“实践归来话成长”“最美青年志愿者”“创业校友座谈会”“两红两优”等典型表彰、先进选树、交流分享实践活动,通过朋辈群体的示范引领,充分激发大学生投身实践、挺膺担当的青春动能。

新时代深化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借助“理论、文化、网络、实践”阵地,可有效地引导青年学生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磐石般坚定的信仰根基,构筑起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让理想之光成为照亮其人生航程的精神灯塔,让信仰之力转化为其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动能。

曹韦璇(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团委)

责编:胡悦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