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资讯 > 正文
AI赋能卫星制造,开启航天工业5.0+新时代

洲际航天百颗卫星展览揭幕,探索人工智能与卫星技术融合的无限可能

3月10日。洲际航天科技在位于香港科学园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卫星制造基地,正式揭幕为期三天的“百颗卫星展览”。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公司全球领先的卫星批量制造能力,更以“AI+卫星”为核心主题,首次系统性呈现人工智能技术与卫星制造、运营及应用的深度融合成果。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航天工业正式迈入以“智能化、高效化、可持续化”为核心的工业5.0+AI时代。

AI赋能卫星制造全流程:从设计到在轨服务的革命

洲际航天科技集团凭借自主设计制造80%卫星零部件的垂直整合能力,结合AI技术的深度应用,实现了卫星制造成本降低80%的突破,并将年产能提升至500颗。这一成就的背后,是AI技术贯穿卫星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实践。

1. AI驱动的卫星设计与研发

在卫星设计阶段,洲际航天科技引入生成式AI与物理模拟算法,大幅缩短研发周期。通过AI模型对卫星结构、热控系统、能源配置等关键模块的优化,设计效率提升60%以上。例如,利用AI生成对抗网络(GAN)模拟不同轨道环境下的卫星性能,快速迭代出最优设计方案。

此外,公司联合多间机构开发的“星上AI大模型”将在多颗卫星中部署,支持在轨自主决策与数据处理。这一技术突破使卫星从“功能机”升级为“智能机”,可实时分析遥感数据并生成三维影像,直接服务于低空经济、数字孪生等新兴场景。

2. 智能制造与自动化测试

筹备中的洲际亚洲和洲际欧洲卫星制造中心,将使用AI技术实现从零部件生产到总装测试的全流程智能化。通过AI视觉和智能传感技术,AI系统可实时监测生产线上的工艺精度,确保每颗卫星的组件误差低于0.01毫米。在测试环节,AI驱动的数字孪生平台模拟太空极端环境,提前预测潜在故障,将测试时间压缩至传统方法的5%。

3. AI优化卫星运营与数据应用

在轨卫星的运营效率同样受益于AI技术。洲际航天科技开发的“高性能算力载荷”使卫星具备边缘计算能力,可实时处理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并通过AI模型自动识别地表变化、移动目标、气象趋势等信息。这一技术也将应用于全球首个“AI气候预测卫星网络”,为灾害预警和环境保护提供高精度支持。

全球化布局与可持续发展愿景

洲际航天科技集团正在全球范围内构建“AI+卫星”生态网络:

- 制造网络:在欧洲、亚洲设立区域制造中心,实现本地化生产与快速响应;

- 数据服务:与全球30余家科研机构合作,开放卫星数据API接口,推动AI算法在通信与遥感等领域的落地;

- 空间智能:通过AI优化卫星能源系统,自主开发星载计算机系统,进一步提升空间算力,降低能源消耗,实现空间智能。

未来展望:AI重塑航天产业的无限可能

洲际航天科技创始人、行政总裁文壹川表示:AI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航天工业进化的核心驱动力。未来,我们将聚焦三大方向:

1. 通用人工智能(AGI)与卫星自主化:推动卫星具备自我学习与进化能力;

2. 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构建覆盖太空与地面的分布式AI算力池;

3. 人机协同创新:通过AI增强工程师的创造力,加速下一代卫星研发。

结语

洲际航天科技集团的“百颗卫星展览”不仅是技术成果的展示,更是对AI与航天融合未来的宣言。在工业5.0的浪潮下,公司以“智能化、全球化、可持续化”为战略支点,正引领全球航天产业迈向一个更高效、更互联、更智能的新纪元。

责编:周正玮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