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观察 > 正文
智绘青山绿水 数说美丽中国

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如何建?

智绘青山绿水 数说美丽中国

当今世界,人工智能技术(AI)正成为应对生态挑战、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何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成为当前亟须破解的难题。

面对生态退化与极端气候加剧的全球性挑战,中国正以AI技术为纽带,串联起生态感知、灾害防控、种业革新与全民共治的完整链条,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转化为生动的实践图景,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开辟出科技赋能的新路径。

过去,林业工作者为了解鸟类的迁徙路径和种类数量,跋山涉水、攀爬险峰,面对更为复杂的生态环境和恶劣天气往往力不从心。针对这个痛点,北京林业大学张军国教授团队将AI引入鸟类保护研究,通过人工智能图像识别自动识别鸟类。将摄像头和传感器结合AI算法,实时监测鸟类行为活动,大大提升了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北京地区珍稀鸟类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森林防火战线,中国移动打造的“AI防火天网”系统,改变了传统森林防火主要依赖人力巡查,瞭望塔上值守员的望远镜,曾是森林防火的“生命线”的方式,通过卫星遥感全天候扫描、无人机巡护盲区、智能摄像头0.1秒烟雾识别等技术融合,构建起误差不超过10米的火情定位网络。更为重要的是,AI火险模型通过解析上百个环境参数实现火灾“先知”,可提前48小时预警高风险区域,推动森林防火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战略转型,生动诠释着“预防为主、防灭一体”的现代化治理理念

林木育种领域见证着科技对自然规律的创造性解码。河南农业大学范国强教授团队运用AI技术破解“基因密码”,精准预测林木性状、筛选优异基因、优化育种方案,大幅缩短育种周期、提升效率与精度,将传统杨树育种30年的漫长征途缩短70%,在焦作培育出5年成材且强度媲美红木的速生楸树新品种。这场育种技术的“时空折叠”,为“长江防护林”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注入加速度。

当技术突破注入治理体系,传统的单向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因此,中国林科院的“智慧林业”平台以AR识别与区块链技术激活全民参与生态治理的热情,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发动公众成为生态监测的“千里眼”。公众可实时提交动植物信息,平台则将碎片化数据转化为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支撑,既扩大了监测范围,又提升了公众环保意识。构建起“监测—预警—修复—共治”的生态治理闭环。

这场由 AI 驱动的生态智慧革命,不仅重塑了林业治理体系,更以技术创新赋能“两山”理论实践。从林海到云端,从基因到空间,从科研院所到田间地头,科技创新正在编织一张守护生态安全的智能网,为构建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提供“中国方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确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性支撑,为人工智能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融合指明了方向。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征程中,高校与科研机构需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通过打破学科壁垒构建跨学科研究平台,推动AI技术在林业的创新应用。重点开设“林业+人工智能”交叉学科。面对科技人才的现实需求,系统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为林业科技注入创新活力。

在此背景下,生态环境领域的科技创新聚焦智能监测、精准培育和灾害预警等核心场景,通过整合无人机、卫星遥感与地面传感器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森林资源的动态感知与精准管理。与此同时,中国正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深化国际合作,深化全球林草业治理经验交流,共享技术成果与创新模式。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康庄大道迈进,形成了教育筑基、科技赋能、人才驱动、国际协同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

在AI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依托“天工 AI”等专业大模型构建覆盖环境评估、灾害防控、科研辅助的多层次生态应用体系,通过通用 AI 与专业知识融合实现从数据感知到决策支持的闭环管理。这种技术赋能与制度保障的双向驱动,也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

在人机协同的新时代背景下,技术赋能与管理智慧的交融,正为林业高质量发展谱写崭新的篇章。展望未来,应推动形成“人类决策+机器执行”的高效模式,从而为林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张云路(作者为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国家林草局京津冀生态率先突破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李雄系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国家林草局京津冀生态率先突破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