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专题2023/中国式现代化江宁新实践/调研报告 > 正文
兴产业、惠民生、提品质——构筑城乡共融共富的“江宁路径”|惠民生——以民生实事增进百姓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城乡居民对于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江宁区始终牢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把为人民谋幸福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瞄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统筹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真正实现“医”有所便、“疫”有所控、“老”有所护、“食”有所安、“教”有所进,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医”有所便:打造便民“15分钟医疗服务圈”

小小服务圈,“圈”出幸福感。打造“15分钟医疗服务圈”是实现医疗资源下沉和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的重要举措,通过打造更加便捷、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圈,真正打通群众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作为省级示范点,秣陵街道以为民服务中心为基础,依托百家湖便民服务中心、东善桥便民服务中心以及25个社区,基本将医疗保障服务辐射至全街各区域,基本实现了医保服务“15分钟到达、15分钟流转、15分钟办理”。服务大厅内设有填单区和母婴室等,配备血压仪、轮椅、CED机、医保相关的自助服务机等设备。江宁区还通过一系列软硬件改革,实现全区医疗服务的量质齐升,构建更加合理的“一五十百”医疗布局。

“疫”有所控: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江宁区坚决贯彻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市、区委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坚决筑牢安全防线,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是常态长效,绷紧防控之弦。充实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和应急指挥体系,优化应急响应机制,健全社会协同的防控体系,织密“区、街道、村(社区)、网格”四级防控网。

二是落细落实,抓好接种救治。采取“大规模组织、医生门诊、流动入村(户)”方式推动接种,并保证接种安全和质量。如今,全区全人群的首针接种率已达95.15%。

三是以快制快,做到“四个同步”。江宁快速响应疫情防控部署,坚决做到“公安与公卫同步到位、采样与流调同步推进、排查与管控同步开展、快检与常规检测同步”。

四是全面精准,落实应检尽检。借助“我的江宁”APP,收集重点人群信息,下放管理权至相关部门和属地街道,实现检测数据显示、未检人员信息提醒以及与各相关成熟软件互联互通。

“老”有所护:构建“小江家护”居家上门养老服务体系

居家养老“不打烊”,上门服务暖人心。自2018年以来,江宁积极打造区域居家养老平台,调动全区域社会资源,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依托区“互联网+养老院”,将老年人、重度残疾人等群体的服务需求打包招标。采用基础服务和个人定制服务套餐相结合方式,推出“小江家护”上门照护品牌。

一是依托科技、优化流程,管理信息化。“小江家护”管理平台有申请、签单、排班及工单管理、护理员管理、片区管理、评估监管等模块,服务申请、审批、品控、监管均通过该平台实施,所有资金均通过该平台结算。

二是政府推动、社会参与,运作规范化。政府每年投入3000万元购买服务,201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分别为全区老人提供中心活动和上门服务,并要求服务组织数量不低于已签约政府购买服务对象的10%。同时,拓展老人自费购买服务市场,以政府购买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三是分类服务、个性选择,服务标准化。通过人群分类,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和丧失不同机能的对象提供丰富服务,对象分为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共有家庭保洁和理发修甲等42个基础服务包。

四是系统中立、跟踪监管,竞争市场化。“小江家护”由区民政局主持开发,由第三方信息公司负责维护和更新,服务器和软件不属于任何一家服务机构。同时,江宁区通过购买服务,聘请第三方对“小江家护”实施365天不间断跟踪,监管结果实施扣分制并与支付费用挂钩。

“食”有所安:稳定农副产品市场供应与管理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流通和调节能力,事关群众生活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近年来,作为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菜篮子”工程,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清晰研判形势,在市场保供、管理、安全监管和价格调控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为实现百姓“食”有所安提供了样板。

一是市场保供到位。针对居民消费特点,积极组织货源,开展产销对接,保障紧缺商品供应,确保市场价格稳定。同时,构建实物储备、在田储备、委托应急调运“三位一体”的蔬菜保供机制,确保能根据市场情况随时进入保供序列并开展应急调运。

二是市场管理“智能”。中心率先推行IC卡电子结算,建立涵盖交易品种和数量等结算信息数据库。以数智化赋能管理精细化,加快构建集人员管控、数字监控、应急指挥于一体的“数智化众彩驾驶舱”,推进数据平台互联互通。

三是安全监管到位。中心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与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健全了食品安全责任、溯源、联防联控、应急处置、教育培训等食品安全五大体系。同时,建成信息发布、IC卡结算、客服中心、电子监控与指挥调度五大平台和农产品实验室,实现货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四是价格调控有效。中心采取缓收、减收和免收等综合优惠政策,降低商户经营成本,通过“放水养鱼”,以低于周边市场的标准收取交易服务费。同时,大力引进全国蔬果主要产区农产品,推进规模经营,形成价格“洼地”,既稳定供应,又让市民得实惠。

“教”有所进:打造教育现代化的“江宁样本”

提供更有质量保证、更加普及普惠的教育公共服务,是兜牢人民教育需求底线、改善与保障民生、推动全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江宁区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锚定现代化教育建设目标,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教育资源更加优质均衡,积极打造现代化教育的“江宁样本”。

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方面,将军山中学通过在重要节点(如中考备战)对学生进行仪式激励和创新德育体系(如“鹏举少年”、入学仪式),做到全员参与、全程体验、全面进步。通过丰富社团活动类型和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培养自己一生受用的兴趣爱好。

教师队伍专业化和规模化。东山高级中学不仅通过选调区内优秀教师、引进区外名师以及招聘优秀研究生等渠道壮大教师队伍,还利用名特优教师资源构筑校本研修平台和“四维一体”教师发展机制,促进年轻教师成长。将军山中学的“私人订制”培养模式同样效果显著,通过成立由特级教师领衔的工作室,对教师进行分类分步培养,短短四年就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

课程活动化和活动课程化。课程和活动是教学的重要载体。东山高级中学将“减负”和“提质”相结合,构筑了学习和发展“共赢圈”。同时,构建“情境、问题、活动、体验”四维素养课堂,以促进课程与活动转化,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卢义桦 任克强(作者分别为江苏警官学院治安管理系讲师,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专家)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