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调研报告 > 正文
李立峰:“社会文明程度高”成为江宁新名片

新时代以来,南京市江宁区锚定新定位、谋求新追求、探索新举措,努力承担起“江苏省现代化试点”“南京市发展排头示范”的光荣使命,围绕社会文明建设屡屡取得佳绩。特别是近年来,江宁区通过不断改造“硬件”升级“软件”,外修“颜值”内塑“气质”,在城市化与乡村振兴的双向互动中,在城市精神和人文底蕴的相互映衬中,奋力谱写着江宁社会文明建设新篇章。

一从问题导向而言。江宁作为南京土地面积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区,始终把化解社会文明建设的各类问题作为重要发力点。可以看近年来到江宁区,在社会基层治理层面推出的“三全三度”治理体系,不仅强调“全覆盖、全天候、全要素”谋求社会基层治理的“形”,也关注“颗粒度、协同度、满意度”把准社会基层治理的“神”;在理论宣传层面推出的“村村到、户户访”活动,既关注了人民群众的日常诉求,也将党的创新理论带入了寻常百姓家;其推出的数字加持江宁“智”理的技术运用,不仅充分调动了区域内众多的科研院所为区域服务的热情,同时为“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切实提供了技术支持,为江宁数字政府力争走在省市前列提供赋能。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反映了江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自身的成长,也反映了其成长过程中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对人民需求的精准把握。

二是从顶层设计而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本质上看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主体素质的提高,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进步,这无疑对政府所提供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看到,近年来江宁区不仅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抓手,构建了“1个区中心+8个平台+10个实践所+201个实践站+891个实践点”的组织架构;还大力推进实施议政代表会制度、法治乡村建设、落实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等各项工作,不断完善社会文明建设的相关制度体系,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一系列举措也为江宁区社会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江宁区新时代社会文明建设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守正创新”,强化“答卷意识”。在近年来的实践过程中,塑造出了常态化、多元化、精准化的文明实践品牌, 在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取得明显实效。其历经了从 “开篇破题” 向 “全面开花” 的突破提升,迈出了从 “试点先行”到如今“走在前列”的不懈奋进。这一系列成绩背后,彰显着江宁区通过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古都南京发挥着的历史主动精神,展现了江宁区协调之美、活力之美、人文之美、生态之美。

 李立峰(中共江苏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