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观察 > 正文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加速培育经济新动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动力源泉和核心引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新质生产力不仅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重塑产业格局,更以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激发经济潜能,依托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战略支撑。

以理论指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

我国坚持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积极把握和顺应生产力发展规律,不断丰富生产力发展相关的理论内涵。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代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方向;新质生产力集中体现在新能源、数字化信息等前沿科技领域,主张以颠覆性技术催生出新兴产业,以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科技等技术为载体,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这是新质生产力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生产力包括科学”的观点,肯定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肯定生产力具有动态变化特征,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生产力体系中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构成要素,相较于传统生产力具有明显优势。在劳动者方面,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多具有较强劳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知识型、技能型劳动者,更加匹配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发展需求;深层次而言,新质生产力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皆以“人民至上”作为价值追求和思想内核;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围绕人民主体地位进行变革,将人民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等作为思想内核,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培育更多全面发展的、创新性的劳动者。在劳动资料方面,新质生产力全面涵盖普通电子计算机,以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劳动对象方面,新质生产力涵盖未加工和新发现的自然物、经过加工和融合技术的原材料物质,以及数据等非物质要素,有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突出体现科学技术的颠覆性、原创性,可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以技术革命激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活力

新质生产力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加速现代化产业体系改革与创新,激活中国式现代化产业发展活力。尤其新质生产力深深扎根在创新创业组织等领域,直接赋能企业研发和组织模式转型力量,助力行业组织形式、生产结构得以创新和升级,实现效率、动力、质量的三维变革,综合释放生产潜能。新质生产力所主张的科技创新理念,直接助力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向集约型;新质生产力蕴含的颠覆性技术直接打破产业发展壁垒,为产业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推进技术与各行业生产活动深度融合,构建行业组织之间相互合作与协调机制,打造开放式、共享式社会生产新生态,优化现代化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的营商环境。

新质生产力具有知识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特征,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生产力发展需要关键技术突破作为强大推动力,倡导科技和实体经济高度融合,增强产业发展的整体韧性,优化现代化社会与经济生产关系,持续培育新业态、推出新产业,稳步激活产业创造财富的活力,进而壮大现代化经济发展规模。针对我国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新质生产力有效促进网络化、智能化的产业生态体系构建,提高区域间、城乡之间行业合作频率与质量,有效缓解“数字鸿沟”问题,提升国家经济生产服务发展整体质量,激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活力。

以科技创新驱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将科技创新作为内核,以创新驱动为最主要特征,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供需格局优化提供助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彰显科技创新在巩固国内市场、接轨国际市场、整合国内外产业发展资源,并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等方面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传统技术相比,新质生产力具有信息获取、新产品研发、产业资源整合等显著优势,能够直接助力我国市场经济从“以速为先”转变为“以质为先”的集约型、现代化发展道路,同时实现产业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数字新质生产力通过信息化技术应用完善产品生产、服务等环节,进而完善产业链布局,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生产力,增强现代化中国在大国角逐中的国际竞争力,在拉动内需的同时有效提振外需,使得国内与国外市场资源实现相互补充、配置优化的目标。

以科技创新驱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需要全面考量我国国情、市场行情、产业基础、劳动者素质等要素,依靠不断更新和创新的科技,稳步发展新质生产力。应着力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泛基因组、“绿电+算力”、量子技术等领域创新,建设更多产业集群,集中攻克核心技术瓶颈和难关,各领域联合打破高端技术壁垒,以科技创新引领我国打造世界级的科技创新高地;应愈加重视自主创新理念,吸引更多的青年科学家参与科技研发,推动实验室科研成果与社会发展密切接轨,提升科技转化力;还应以元宇宙、数字经济、AI等作为依托,构建共享经济、平台型组织等经济新业态,深层次变革生产关系,使得中国式现代化科技产业释放更多潜能。

安美霖 张近乐 黄维(作者安美霖为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生;张近乐为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黄维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责编:王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