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连云港:专场招聘“搭台” 暖心服务“护航” 多元发力助残疾人就业

  【连网】(记者 张晶晶 通讯员 范竞文)“因为肢体残疾,适合我的岗位很少,这次专程来到现场,竟然找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残疾人小涵道出了心声。日前,连云港市残联举办女性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在招聘专区,特别为残疾妇女开设辅助性就业产品展销摊位,吸引众多求职残疾人驻足。

  这是连云港市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的一个缩影。2024年,全市新增残疾人就业2837人,就业率达65.03%,年度应届高校毕业生服务率、就业率均达100%,一系列创新举措让特殊群体就业之路越走越宽。

  底数摸排+政策护航

  织密就业保障网

  为破解残疾人就业结构性矛盾,连云港市残联通过大数据比对与实地走访相结合,全面掌握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残疾人用工情况。截至目前,全市427家机关事业单位中,43家已实现残疾人就业。

  “我们深入实施‘百企千岗’园区行、促就业、稳就业系列活动,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以更高质量的标准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连云港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累计为133家企业开展上门服务,开发岗位819个。

  在东海县,“融媒体+就业”模式成效显著。当地将招聘活动与民生栏目深度融合,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把就业岗位送到百姓“指尖”。2024年,东海县通过线上渠道促成残疾人就业217人,企业招聘成本降低40%。这种“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服务模式,已在全市推广,全年开展各类招聘活动43场,提供岗位1215个。

多元就业+技能赋能

激活增收新动能

  “现在每月能赚200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在灌南县“阳光小屋”圆珠笔组装车间,残疾人李女士正熟练地操作设备。作为辅助性就业示范项目,“阳光小屋”整合手工加工、非遗文创等业态,带动120余名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为了持续优化服务效能,连云港市积极探索辅助性就业新模式,实现辅助性就业从手工劳动类、非遗文创类、社会实践类到多形态共融共进的迭代升级,涌现出灌南县“阳光小屋”圆珠笔组装,赣榆区助残就业服务进税务大厅,海州区馨康唐宝外挂车间、家政小分队,连云港市开发区“佰乐福”助残超市、“百穗餐厅”等一批就业项目。截至目前,全市900名残疾人在55个残疾人之家参加辅助性就业,残疾人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针对残疾人技能提升需求,连云港市构建“培训+认证+就业”全链条体系。2024年,全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2期,惠及1726人次。开设盲人按摩学历中专班,15名学员全部取得中专学习证书,在2024年全国盲人医疗考试中,连云港市9人报考,4人通过,超过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考试通过率。“我们与连云港市总工会合作,将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纳入市级劳动竞赛目录,激发学习热情。”连云港市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服务创新+社会协同

  构建就业生态圈

  为破解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连云港市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通过建立6家残疾人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开展“宝龙工作室”就业辅导计划,形成“传帮带”长效机制。2024年,开展就业宣讲10场,培训就业辅导员50人,发布《残疾人就业宝龙说、宝龙访、宝龙帮》系列视频15期。

  在精准帮扶方面,连云港市残联持续援助困难残疾人就业增收,开展就业困难残疾人认定活动3场次,组织开展残疾人专场招聘会43场次,召集235家单位为残疾人提供岗位1215个,有64名残疾人通过招聘会实现就业。

责编:陈逸颖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