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点评 > 正文
【地评线】老胡论见 | 你说是“虫洞”我说像“棺材”,建筑设计如何才能不“踩雷”

大家好,这里是《老胡论见》,我是评论员老胡。

我们来看一张照片,这是浙江杭州新建成的创景路地铁站的出入口。很多网友说,这外形看起来“像一口停放在地上的棺材”。不过,老胡要告诉你的是,当时设计这个建筑造型的灵感据说是来自太空,它是一个想象中的时空穿梭之门——虫洞。

同样一个建筑,有人说是科技感、未来感满满的外太空,有人说是阴森恐怖的棺材,差距何其之大!

专业设计团队以“虫洞”“星空”为灵感绘制蓝图时,或许未曾料到会遭遇如此世俗的联想。这种现象并非孤例:某地文化墙因黑白配色被讽为灵堂,街道统一招牌被戏称殡葬街,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央视大楼也曾被冠以“大裤衩”的昵称。杭州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争议再次说明,当建筑设计遭遇民间解构时,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戏剧冲突。有时,专业的设计与大众的眼光之间,差的可不是一点两点。

要破解建筑设计频频“踩雷”这道难题,需要构建三个“缓冲地带”:其一,在方案公示阶段引入“大众联想测试”,如同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体验测试,让设计效果图接受最朴素的民间解读;其二,建立市民评审团制度,让快递小哥、广场舞大妈与建筑学家同席议事,把“虫洞”这样的专业概念翻译成市井语言;其三,保留争议建筑的改造弹性,通过灯光秀等柔性手段消解公众误读。

老胡以为,真正有生命力的城市地标,应当既能承载建筑师的天马行空,也能包容老百姓的柴米油盐,毕竟城市的温度从来不在云端,而在每天成千上万人进出的地铁闸机之间。

好,今天就说这么多,感谢大家的关注,咱们下期再见!

出镜|AI胡波

统筹|唐澄 杨丽

剪辑|陶蓉

责编:杨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