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资讯 > 正文
地球日看连云港:盐碱滩涂变绿廊

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连云港徐圩新区生态建设成果显著呈现:经过三年科技创新实践,一项项突破性的盐碱地修复技术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生态防护隔离带建设中被广泛应用,249米宽的生态屏障在昔日的盐碱荒滩上绵延舒展,构建起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的绿色发展新范式。

面对盐碱地原土绿化这一生态难题,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生态防护隔离带建设单位——江苏方洋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经多轮考察与技术比选,最终引入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盐碱地中心“微灌水盐调控盐碱地原土造林技术”。该技术立足徐圩新区盐碱地特性,以“精准控盐”替代传统高耗能的客土置换与化学改良模式,通过“强化盐分淋洗-正常水盐调控-适度非充分灌溉-雨养补充灌溉”的精准水盐管理,实现节水25%、苗木成活率99%的生态效益,每公顷节约管养成本近3万元,为滨海盐渍土修复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在150公顷的生态修复试验场上,项目团队以智慧构筑立体防线:采用“乔木遮阴-灌木固土-草本固碳”的三维生态体系,精选旱柳、白蜡等宽冠苗乡土树种构建生态骨架,搭配乌桕、刺槐等抗污染先锋物种形成防护矩阵,穿插木槿、垂丝海棠等花灌植物编织四季景观,真正实现了从单一隔离功能向生态服务综合体的转型升级。

“这条会呼吸的防护带是新型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交融的生动注脚,更探索出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的新路径。”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隔离带内生物多样性较建设前显著提升,更吸引了多种鸟类栖息,昔日“白茫茫”的盐碱滩已蜕变为蓝绿交织的生态廊道。

在世界地球日这个特殊时刻,徐圩新区的盐碱地原土绿化创新实践彰显了园区推进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通过科技创新赋能生态治理,这里不仅筑起了守护碧水蓝天的生态屏障,更彰显了工业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随着二期工程的推进,这条“黄金分割线”将持续拓展生态边际效益,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篇章。(通讯员:周文举 葛雁)

责编:夏晓晨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