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要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把个人奋斗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跑好历史的接力棒。”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勉励年轻一代,为青年人鼓劲加油。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一次社会的重大变革和进步都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奋斗和贡献。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青年手里。身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青年人如何敢想敢为、能为善为?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记者采访对话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新时代青年先锋奖的部分获奖者。作为当代青年的杰出代表,他们直面时代之问,用青春的朝气和锐气铿锵作答。

“就像让金属‘长’在陶瓷上,既导电又散热。”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获得者、苏州博志金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潘远志举起一片薄如蝉翼的陶瓷载板,眼神灼灼。在这片指甲盖大小的材料上,他的团队用纳米级工艺“刻”出比头发丝细50倍的金属电路,打破国外垄断,让国产高端芯片散热材料价格直降三成。
在别人看来,他总是戴着“天才少年”的光环。出生于2001年的他,16岁首次创业,19岁创立苏州博志金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3岁已是手握60余项专利、完成近亿元融资的“行业破壁者”,成为国产半导体材料突围战中的一匹黑马。

“别人创业算‘下海’,我是从实验室直接跳进了产业浪潮。”潘远志回忆起2018年时,手中的电极模型还带着学生时代的印记——那是他在与某高校合作项目中研发的脑机接口电极,虽因市场不成熟未能量产,却让他意识到,实验室技术必须找到产业化的出口,才有实际应用的意义。
转机出现在2020年。彼时中美芯片博弈白热化,高端芯片散热材料严重依赖进口。潘远志决定将实验室积累的磁控溅射技术应用在半导体领域。“就像造车,发动机再好,轮胎方向盘也一定要自己造。”团队耗时两年,啃下200多道工艺难关。当首片国产陶瓷载板下线时,所有人红了眼眶。
然而,放弃已有应用领域的产品成果,转向不同领域的半导体赛道,这个决定在旁人看来近乎冒险。但潘远志自有逻辑:“中学时我就痴迷物理和化学,兴趣如果只停留在实验室,就像火把没点燃柴火,只有和产业需求碰撞,才能烧出真正的光。”
谈到当下青年的赛道选择,他反复强调“兴趣锚点”:“不要盲目追风口,我选半导体不是因为它火,风口会变,但你对某个领域的热爱和钻劲,才是永远的‘刚需’。”

让中国芯既能“跑得快”,又不“发高烧”,是潘远志的目标。博志金钻研发的性能更强的散热材料与封装载板,获得了多个行业龙头客户的认可,工厂每月可生产5亿颗高功率芯片封装载板,包括陶瓷基、玻璃基和金刚石基体等,应用于数据中心、光电模组、5G基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创业是5到10年的长跑,热爱比风口更重要。”外界惊叹于这位“00后”的“开挂人生”,潘远志却清醒如初。作为团队里最年轻的“掌舵者”,他管理着平均年龄40岁的团队,研发端大胆起用“90后”。潘远志对当下青年的“躺平”与“内卷”有着独特理解:“我不反对躺平,但反对‘躺平式放弃’。创业就像跑马拉松,一开始冲刺太猛会累垮,完全停下就会被淘汰,关键是找到自己的节奏。卷与躺平之间,要找到弓弦的张力。”
如今,博志金钻的产品新一代封装器件量产在即。潘远志的日程表愈加疯狂:白天拜访客户、讨论新技术和产品设计,下午回公司开研发、生产、质量会议,“在高校积累技术,在市场打磨产品,两者缺一不可。”
他用行动证明:当兴趣与时代需求同频,青春可以在技术壁垒领域砸出火花。站在洁净车间里,他望向科幻感十足的设备:“芯片算力爆炸的时代,散热材料就是‘退烧药’。我们要做的,是让每颗中国芯都能全力奔跑。”

在大有可为的时代争做有为青年,青年人应该如何行动?针对青年人最关心的话题,我们也请青年榜样们一一解答。
青春问答:
Q1.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赛道?
潘远志:不要盲目追逐风口,而是选择真正热爱且擅长的领域。兴趣是长期坚持的核心动力。我们选择的赛道,正是因为当时国内存在技术空白,且我们看到了进口替代的潜力。小众赛道也能通过深耕成为“隐形冠军”。
Q2.如何平衡“内卷”与“躺平”?
潘远志: 两者并非对立,关键在于找到动态平衡。团队需要努力,但过度紧绷会适得其反。我们鼓励员工高效工作的同时,定期组织团建或休息。每个人需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有人偏重事业,有人更爱生活,但长期可持续的状态才是健康的。
Q3.如何看待“年少成名”?
潘远志: 年龄不是关键,心态更重要。我因上学早、创业早显得“年轻有为”,但早几年或晚几年并不重要。保持开放的思维、持续学习的能力,在擅长领域深耕,时间自会给出答案。
Q4.对青年创业者最核心的建议是什么?
潘远志: 找到一件有意义且热爱的事,坚定走下去。挫折是成功的必经之路,要以积极心态面对。只要方向正确,坚持终会迎来转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