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科技 > 正文
远古海洋“氧气开关”被找到!三叶虫体型竟随它默契“变形”

交汇点讯 在远古海洋中,三叶虫曾是“明星居民”。近日,科学家们揭开了一个惊人秘密:海洋里的氧气含量,竟然能操控三叶虫的体型大小!这项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团队领衔完成的研究,于北京时间5月3日凌晨2时登上国际权威期刊《科学进展》。

三叶虫活跃在古生代早期的海洋,它们家族庞大,种类繁多,体型差异巨大——小的只有2毫米,大的能长到700毫米,差不多和成年人手臂一样长!这么大的体型跨度,让三叶虫成了研究生物演化的绝佳“模特”。

“我们测量了1091个三叶虫属、4732个成年三叶虫背壳,建起了目前全球最全面、时间精度最高的寒武纪和奥陶纪三叶虫体型数据库。”中国科学院南古所博士孙智新告诉记者,经过分析发现三叶虫的体型变化很有“个性”。它们不像有些理论说的那样,体型会一直变大,而是呈现出“阶段性变化”。在寒武纪和奥陶纪期间,三叶虫经历了五次明显的体型转变,三次变小,两次变大,仿佛在海洋里上演了一场“体型变变变”的大戏。

更神奇的是,三叶虫体型变化和海洋里的氧气“默契十足”!每当海洋缺氧,三叶虫就“缩水”变小;等氧气充足了,它们又开始“长个子”。这就好比人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会觉得喘不过气,三叶虫也需要足够的氧气“吃饱喝足”才能长大。研究还打破了一个固有认知:过去大家认为天冷会让生物体型变大,但生活在奥陶纪冰期的三叶虫却没这回事。孙智新解释,原来,氧气比温度更关键,只有氧气足够时,温度才会对体型产生影响。

“这项研究给我们带来启示:大型三叶虫对环境变化超级敏感。当环境变差,它们体型缩小的时间,比整个海洋生物种类减少的时间早了几百万年。”孙智新说,这就像煤矿里的金丝雀,大型三叶虫是环境恶化的“预警员”。在今天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的背景下,三叶虫的故事提醒我们:保护好环境,才能让这些“预警员”不再发出危险信号。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责编:葛灵丹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