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生活与法 > 正文
生活与法︱得了重病休养归来,公司却让我在家待岗……

“得了重病休养归来,公司却让我在家待岗,工资还缩水一大半?”这是劳动者张某的真实遭遇。大病初愈的他本想重返岗位,却遭遇公司“待岗降薪”。法律如何保障“带病打工人”的权益?一起来看这起案例。

案情剧场

老张在某餐饮公司当水电工,一干就是18年,月固定工资标准为5500元,医疗期前12个月的实发月平均工资为6825元。2022年,一纸癌症诊断书打破了老张平静的生活。

经过手术和漫长治疗,老张咬着牙坚持到2023年8月医疗期满,第一时间就想回单位上班。可现实却泼了盆冷水:返岗的第二个月,公司发来《待岗通知书》,理由是“身体状况差,无法正常工作”,要求老张回家休养,只发病假工资。

从月薪6800多元,到每月只发1800多元,老张彻底坐不住了,拿着工资条去申请劳动仲裁,也只拿回了1400多元差额。于是,老张把公司告上了法院,要求补发工资差额。

法院认为

焦点1:公司能否强制员工待岗?

强制待岗等于变相剥夺劳动权。医疗期满后,劳动者有权要求提供劳动条件。公司以“需劳动能力鉴定”为由拒岗,但张某不符合法定鉴定条件,公司无证据证明其不能工作。

焦点2:工资怎么算?

出勤日工资:按实际出勤天数×原平均工资(6825元/月)补差额

待岗日工资:即便未到岗也非员工过错,公司需按合同基本工资(5500元/月)支付

法院判决

被告某餐饮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三日内向原告老张支付2023年9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的工资差额11654.5元,并继续按照5500元的标准向原告支付2024年1月至2024年7月期间的工资差额20044.5元,以上合计31699元

典型意义

(承办法官:李庆华)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是生存、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本案明确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当员工医疗期满返岗,用人单位不能随意拒绝员工提供劳动的请求,简单粗暴地进行“待岗降薪”;在无充分证据证明员工不具备劳动能力,且客观上无法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按约为员工提供劳动条件、安排工作并支付工资。审慎行使用工管理权,不仅是对法律红线的敬畏,更是企业人文关怀的彰显。

温馨提醒

生病想复工,法律给保障;企业调岗位,也得守规矩!合法合理是底线,遵守合同约定是关键,这样才能双赢!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条第二款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九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李庆华 耿豪)

责编:应巧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