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微传感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北微传感”)宣布,已完成数千万B+轮融资。本轮投资方尚未公布。
企查查显示,北微传感已完成包括B+轮在内的三轮融资:2022年8月,北微传感拿到无锡中电海康集团的A轮融资。2024年12月,公司拿到数千万B轮产业融资,投资方为上海申能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和上海诚毅锦冠创业投资合伙企业。
助力国产大飞机、火箭上天
北微传感于2010年成立,是一家专注惯性姿态传感器研发、制造、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江苏省无锡市。
公司名称是北大微电子的缩写。北微传感的创始人时广轶是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在微电子和传感器领域深耕多年。他2007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自动化与计算机辅助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发布论文30余篇。公开信息显示,北微传感员工中有36%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博士11名,研发及技术人员达到48%。
惯性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检测被测物体惯性力,进而测量其加速度、角速度及相应运动状态变化的传感器。据了解,无论是火箭、飞机还是车辆,都需要实时感知本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如速度、加速度、角度和高度等。北微传感自主研发的北斗组合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系统、倾角传感器、航姿参考系统、电子罗盘、光纤陀螺仪等智能传感器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驾驶、物联网、自动化等多个领域。
作为传感器厂商,北微传感已经被应用于国产大飞机、火箭上天方面。在C919首次商业飞行中,北微传感提供了高精度的舵面测量系统。该系统可以帮助飞机运维工程师更好地掌握飞机的舵面状态,为飞机的安全性能和飞行质量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技术支持。
除了舵面测量系统外,北微传感的高精度倾角传感器还应用在C919飞机生产组装过程中,用于测量地基变化、温度变化以及工装骨架的应力变化等信息。
在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遥二液氧甲烷运载火箭,也应用了北微传感的高精度倾角传感器。
瞄准千亿市场,加速国产替代
北微传感瞄准的是千亿市场。
当前,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对传感器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根据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数据,2023 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为 2259.1 亿美元。预计该市场将从 2024 年的 2410.6 亿美元增长到 2032年的 4572.6 亿美元,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为 8.3%。
得益于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智能交通以及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技术创新,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尤为迅速,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3644.7亿元,同比增长14.9%,远高于全球增长率。赛迪顾问预测,预计到2026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5547.2亿元。
惯性传感器是传感器市场的细分领域之一。按照感知技术领域分类传感器可以分为:惯性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声学传感器、环境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等。2023年全球传感器市场中,惯性传感器市场份额占比最大,达到35%。
据此前相关研究报告,国产惯性传感器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较小,市场份额仍存在较大差距。前三名国际厂商共占据近80%市场份额,前五名国际厂商共占据超90%市场份额。
在此背景下,北微传感等国内惯性传感器厂商正以破局者的姿态全力突围。北微传感表示,此轮融资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惯性传感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能力、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在面对贸易战等外部挑战时,增强韧性。
无锡传感器企业融资火热
过去一年,包括北微传感在内的多家无锡传感器企业融资达数亿元,吸引了红杉资本、中芯等明星资本领投。
具体来看,今年三月,聚荷达完成千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盛景微全资子公司维纳芯、无锡聚联创业投资、无锡高新区新投天使创业投资基金及无锡太湖人才种子赋能基金。去年年底,莱顿电子完成C+轮融资,融资额超亿元人民币,投资方为蓝湖资本、中芯聚源等。
2024年9月,无锡胜脉电子有限公司宣布,已完成B轮融资,本轮投资由庐阳科创、合肥创新投、架桥资本共同完成;同年九月,无锡莱顿电子有限公司获得了泰达科技、中芯国际旗下风投基金中芯聚源联手的C+轮融资。
2024年5月,无锡弓望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宣布获得数千万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中芯聚源、弘晖基金、上海电科、思佰益、红杉中国。
无锡传感器企业为何能频获资本青睐?据悉,无锡是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物联网产业是无锡市的支柱产业,占据江苏省物联网产业规模的半壁江山。在无锡物联网产业战略中,智能传感器、车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是主攻领域。众多传感器企业成长的背后,离不开无锡地方资本的助力,无锡高新投、无锡滨湖国投、锡创投等多个无锡地方投资基金出现在企业的早期投资中。此外,无锡还建立了“产业基金+银行信贷+保险服务”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体系,在物联网领域基金规模超600亿元,总量全国领先。
目前,无锡已集聚传感器核心企业超百家,形成了覆盖传感器设计、制造、封测、芯片模组、系统算法等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核心产业规模超百亿元,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幅。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陈公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