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行业动态 > 正文
南京溧水:首个国家级科技小院落户晶桥镇

近日,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公布最新一批国家级科技小院名单,江苏省溧水青梅科技小院成功入选,成为溧水区首家国家级科技小院,标志着溧水区青梅产业发展在科技赋能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192672d5e489469b278b7c8a2183c25

江苏省溧水青梅科技小院位于晶桥镇笪村经家山自然村,由江苏省科协、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市科协、溧水区科协共建。晶桥镇笪村地理位置优越,科技氛围浓厚,村内不仅有福晶杨梅园、龙吟湾生态农业园等果梅种植基地,同时周边有大量的特种水果生产基地,非常适合建立丘陵山区果树科技小院。

金色望幽谷

“目前,落户我村的科技小院研究生宿舍等设施已经建成,为研究生入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晶桥镇笪村党总支书记陈超介绍,在溧水区科协的积极联系下,在省市科协的大力支持下,2024年12月,江苏省溧水青梅科技小院成功落地笪村,是溧水区首家省级科技小院,并引进全国青梅首席专家,南京农业大学高志红教授带领研究生团队长期入驻。科技小院推行“党支部+科技小院+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服务模式,构建了“立足笪村、服务晶桥、辐射全区”的以科技小院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模式,打通科研到实践的“最后一公里”。

b8768443e75a99a0033afeae8502694

“我们村在溧水区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的支持下,通过建好科技小院,搭建起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的桥梁。” 陈超介绍,笪村成功申报2024年溧水区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获得中央、省、市、区财政补助共170万元。主要用于闲置房屋盘活利用,对笪村经家山自然村内已收储闲置的民房进行升级改造,包括1处科技小院和4栋民宅进行出新,总改造面积约1226平方米。晶桥镇党委在项目选择、项目审核、项目监督上严格把关,最大程度激发项目的“乘数效应”,科学论证筛选,精准实施项目,完善各项保障机制,以党建为引领,高标准高质量助推项目建设。科技小院内设展陈室、办公室、会议室、研究室、寝室、厨房等,打造成集农业科技创新、新技术推广和乡土人才培育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助力乡村振兴。

fe2a6bc76497b5f78c6c9a7e3f832a0
a374ab6542b8637236c1f84ed150cfe

“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青梅产业全套产业链,我村配套建设了近3000平方的青梅初级加工中心储藏中心和分拣中心。”陈超介绍,在市区农业农村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青梅初级加工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已与宜兴知名青梅加工出口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引进先进生产线,届时产品将出口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溧水区最大的青梅初级加工中心,预计年加工青梅1500吨,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每年能够为村集体带来厂房租金收益30万元,吸纳本地5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fc1303540037d50860234d9065e7e25

科技小院是“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模式,在创新农业科技、培养农技人才、助力农技推广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国家级青梅科技小院的获批,既是对我们前期工作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溧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深化与高校、企业的合作,积极搭建起科技工作者与农户之间的连心桥,因地制宜,结合溧水区青梅产业特色、发展优势,用好科技小院培育优良品种,将创新技术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推动产学研结合与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青梅种植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助推溧水区青梅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小小青梅”真正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为乡村振兴提供澎湃动力。

(张福敏)

责编:刘丹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