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教育 > 正文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功承办2025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对接会

5月12日,2025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对接会在常州召开。活动由两岸企业家峰会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专项组主办,苏台企业合作联盟、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承办。会议聚焦深化两岸合作,共促产业融合,吸引了来自两岸的企业家代表、产业界人士、高校代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共聚一堂,共商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檀祝平出席会议。

常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芬为大会作开场致辞。她表示,常州作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基地,正通过搭建常态化对接平台、设立产业合作项目库、推动产学研融合等举措,加速两岸资源整合。

随后,两岸企业家峰会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专项组、智能制造及装备产业合作推进小组大陆方面牵头人苏波与台湾方面牵头人杜紫军分别致辞,呼吁两岸企业实现优势互补,打造优质产业集群和可靠的供应链体系,共同开拓国内国际新市场。

江苏省汽车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杨帅详细解读了省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常州市台办主任杨国成介绍了“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的建设成果及未来建设展望。

会上,大茂伟瑞柯车灯有限公司、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代表分别介绍了在智能化生产、绿色供应链管理及电动化转型中的实践案例,为两岸企业提供可借鉴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光宝科技集团、比亚迪电池、江苏骅盛车用电子、上海寅家电子科技等企业依次登台,围绕电池技术、车用电子系统、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等领域发布合作需求,寻求更多合作意向。

下午,大会进入分组研讨环节,两岸企业代表按技术细分领域开深度对话,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交通学院院长徐伟、智能控制学院副院长蒋金伟、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武栋、学校校企合作单位常州壁琥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授权服务商)法人、总经理芦小红分别主持辅助系统、电力驱动、智能网联、电源系统四个分会场的研讨交流。与会代表聚焦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感知技术、高效电机设计、能量回收技术、车路协同、固态电池、快充技术及供应链优化方案等重点热点议题展开探讨,并就企业的优势与需求进行了信息发布与交换。代表们普遍表示,分组形式有效提升了对接效率,多家企业在技术联合研发、专利共享等领域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会上,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还就学校相关专业与行业的匹配能力、人才供给能力作了相应的介绍,让两岸企业加深对学校的了解。学校作为国家级常州新能源产教联合体和全国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牵头单位,一直以来牵头统筹或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产教融合工作,发挥资源整合、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治理协调等职能。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更为“两体”建设注入了更多新动能,积极构建了产业与教育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建立“教育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让联合体、共同体真正成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同期,峰会两岸智能装备组与新能源汽车专项组召开闭门工作会议,为两岸产业深度融合谋篇布局、擘画未来。为直观感受产业前沿实践,两岸嘉宾分批次参访行业领军企业理想汽车,观摩智能化生产线与最新车型研发成果。

对接会通过“政策引领+技术对接+实地考察”的全链条设计,助力两岸企业在业务对接、技术研发、产教融合等方面携手开拓、共享机遇。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球绿色出行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两岸方案”。(裴玮艳)

责编:李艳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