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财经 > 正文
从快不降标准 从简不减质效 五华区构建简案办理新模式

五华区在全市首家探索创建醉酒危险驾驶一站式办案中心,构建“集中办、专业办、快速办、协同治”简案办理新模式,打造“侦诉审执”协作配合新名片,醉驾案件办案周期从至少半年缩短至最多17个工作日,做到“从快不降标准,从简不减质效”。

截至目前,五华区已完成200余件醉驾案件侦、诉、审、执一站式办理,打造形成以醉驾案件为“先锋”的轻微刑事案件治罪与治理并重新路径。

完善办案机制

变多头办理为一次办好

打造一站式办案平台。五华区委政法委统筹,法、检、公、司多方联动,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涉车犯罪侦查大队建成一站式办案中心,内设标准化法庭、法检及值班律师办公室、法治宣教室等功能室,外设法、检、公、司等4个办理窗口,配备人员值班,全面满足办案需求。

五华区组成法、检、公、司案件办理专班,由公安部门抽调10余名干警,检察院优选1名资深员额检察官、3名书记员,法院优选1名员额法官、3名书记员,司法局根据办案需求指派援助律师到中心值班,办案中心实现实质化运行。

制作五华区醉酒危险驾驶案件证据要素表,将醉驾案件法律文书类型化、要素化、表格化处理,保留法律规定的关键信息与核心要素,实现公安机关10日内侦查终结、检察机关4日内提起公诉、人民法院3日内审理宣判,有效减少办案人员“来回跑”,实现“一把尺”办案、“一体化”推进。

优化办案程序

变各自为战为协同作战

五华区以司法化解矛盾,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刑事和解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成立“和润刑事和解工作室”,搭建检察工作与人民调解工作对接联动平台,建立紧密衔接、协同联动、科学高效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截至目前,已促成50余件案件当事人达成刑事和解协议。

同时,五华区完善不起诉后刑事案件的线索移送、证据移交、办理情况反馈流程,刑事检察部门将案件线索移送行政检察部门,行政检察部门审查可罚性,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由行政机关依法作出处罚,构建“信息共享、案情反馈、跟踪监督”系统化交流机制。截至目前,共移送线索231件,成案率100%,其中醉驾案件相对不起诉后建议公安机关行政处罚5件,占比2.16%。

公证能有效保障公正。五华区制定《轻微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提存工作办法》,明确了适用范围、数额标准、办理步骤、提取程序等内容,解决了嫌疑人社会危险性不大但无法与被害人达成赔偿协议的案件,平衡当事人权益。截至目前,妥善处理轻微刑事案件60余件、公益诉讼案件3件,故意伤害类案件同比下降5.14%。

深化诉源治理

变结案了事为事了人和

五华区委政法委与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把社会危险性评估方法与司法实践数据充分结合、深入分析,构建系统化、可操作、可量化的评估认定表,明确人身因素、犯罪因素和妨碍诉讼因素三类量化评估因素,细化评估项目18项,提高适用逮捕、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准确性。

同时,五华区把案件评估范围从逮捕案件拓展到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直诉案件,增设办案民警、法官、律师等全覆盖访谈环节,规范逮捕社会危险性条件的证据收集、审查认定,减少案件呈捕率,提高逮捕率,推动非羁押式移送审查起诉常态化。截至目前,全区逮捕率提高6.82%,捕后轻缓刑率下降6.56%,直诉案件受案量稳中有升。

五华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五华区将持续推进“一站式”轻微刑事案件治罪与治理中心实质化运行,实现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全流程贯通,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打造轻微刑事案件中治罪与治理并重的“五华样板”,不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现代化更上新台阶。

责编:周正玮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