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明实践 > 正文
智创未来·科技育苗!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办青少年科技体验日活动,200余名乡村中小学生玩“嗨”了!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强国与乡村振兴战略,激发青少年科技创新潜能,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25年5月15日下午,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智创未来·科技育苗行动”青少年科技体验日活动。来自高淳区砖墙中心小学、慢城小学、南京市高淳区固城中心小学、南京市高淳区第一中学等学校的268名乡村中小学生走进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沉浸式互动体验3D打印、无人机飞行、卫星通信与导航、非遗文化传承、文创设计、安全应急教育等前沿科技和特色项目,丰富的体验项目让孩子们玩“嗨”了!

本次活动是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之一,由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科协联合高淳区科学技术协会、高淳职业教育集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举办,让乡村青少年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乡村振兴培育具备科学素养的未来人才。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创客校园+智能制造+航空航天”为特色,依托学校航天专业科普场馆、特色主题科普展馆、产教融合型科普实践平台等10余个科普场馆,建设公众身边的“星火”科技馆,聘请龙乐豪、王曙群等院士,大国工匠、企业工程师作为学校科学顾问、产教教授,组建“院士领航-工匠示范-教师赋能-学生主力”的科技志愿服务队伍,打造“航天科技”“职业启蒙”“安全教育”三大科普品牌,开发“南京号”卫星天地互动课程,制作“卫星发射模拟”“职业认知与新技术”“安全教育”等科普特色课程包,构建“场馆+队伍+课程+活动+服务”五位一体的科普服务体系。

航天专业科普场馆建有全国职业院校首个“天地一体”航天科普阵地,包括航天科普馆、卫星地面接收站实验室、卫星测控中心,配套“航空航天装备智能制造技术”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创新“数字孪生+实景操作”虚实融合的科普阵地。学校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专业负责人黄威老师,带领50余名中小学生实景操作卫星地面接收站并互动体验了卫星测控中心,孩子们无不惊叹于我国先进的航天科技。

在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80余名中小学生在南通板鹞风筝工坊代表性人物何金泉,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非遗传承人夏元安,学校人文社科系张萌老师等非遗艺术家的指导下,深度体验南通板鹞风筝、精细木作技艺、非遗竹编的制作过程。孩子们在浓厚的非遗传承氛围中“玩”得不亦乐乎。

一名来自固城湖小学的老师表示,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既增长了知识和技能,还收获了快乐。通过亲手制作非遗南通板鹞风筝,一些孩子体会到了非遗传统文化的乐趣,不少孩子在不会到会做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成功带来的成就感。

在安全应急教育体验中心,保卫处尹小雨老师带领孩子们体验了消防场景模拟灭火、VR地震体验舱、VR模拟逃生等项目。一名高淳区砖墙中心小学的学生分享了体验感受:“在体验模拟灭火中,我们在身临其境中学会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我们仿佛就在火灾现场进行灭火作业,让我们增长了应急救援的知识和技能。”

产教融合型科普实践平台由现代产业学院和技术创新平台构成。在大疆无人机产业学院,孩子们在电子工程系教师司翠平和郑明明的指导下化身无人机飞手,操控无人机在模拟飞行实验室中自由飞行。在3D打印(增材制造)实验室,机械工程系徐磊老师指导孩子们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铁齿钢牙,让孩子们充分体会了“工学结合”的魅力。

本次活动是高职院校与中小学的一次深度联动,实现了前沿科技与传统技艺结合、高校资源与乡村需求结合、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结合的“三个结合”,让科技教育正在“活”起来,让乡村中小学生在科普教育活动中真正“玩”起来。未来,学校将推动构建区域长效科普机制,让优质资源常态化下沉,肩负起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通讯员:黄启睿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