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教育 > 正文
扎根地方融合发展建设高质量新型工业大学,苏州工学院战略发展研讨大会开幕

初夏的苏州,万物勃发。5月18日上午,苏州工学院以“扎根地方, 融合发展,建设高质量新型工业大学”为主题举办的战略发展研讨会开幕。会议由苏州工学院党委书记王培君主持。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江涌开幕式发表致辞
苏州工学院党委书记王培君

今年3月,常熟理工学院更名为苏州工学院。据了解,苏州工学院是江苏省第一所省市共建高校,从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到常熟理工学院;从1958年学校初创时的1370多名毕业生,到如今全日制20000多名在校生;从专注专科教育,到独立开展研究生培养,学校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苏州工学院校长姜建明

苏州工学院校长姜建明在致辞中表示:“学校的成功更名,不仅标志着一段辉煌过往已完美载入史册,更意味着苏州工学院的崭新征程正式开启。”一幅美好的发展蓝图正缓缓铺陈。

常熟市自苏州工学院建校以来,与该校始终和合共生。双方携手成立校地合作领导小组,共同制定并推进多轮校地互动发展规划:在纺织服装、智能网联汽车、声学、电商等领域开展密切合作,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中国清史南方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平台,近两年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合同752项,合同金额累计1.28亿元。

常熟市委书记虞伟

“此次更名,不仅是校名的更迭,更是校地同频共振、融合共生的战略跃迁。”常熟市委书记虞伟希望该校加快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科产教深度融合,做优做强现代产业学院等特色品牌,与常熟深化校地合作、优势互补,努力建设高水平新型工业大学。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江涌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江涌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苏州工学院综合办学实力不断攀升,希望苏州工学院以本次战略发展研讨会为契机,扛起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加快建设有特色、有影响的一流应用型高校。江涌强调,学校要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江涌表示,“省教育厅将一如既往积极支持苏州工学院建设发展,为苏州工学院高质量发展搭台铺路,助力苏州工学院早日建成一流应用型高校。”

苏州工学院的发展历程,是一部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创业史。从最初的艰苦创业到逐步发展壮大,从虞山脚下的默默耕耘到昆承湖畔的跨越发展,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探索者到“苏州工学院”的新起航,学校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社会服务等领域写下了“地方高校服务产业发展”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苏州工学院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成效。姜建明介绍,该校积极实施学科引领战略,不断强化学科引领思维,树立学科建设意识、营造学科建设氛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进入独立开展研究生教育新阶段。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等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实现了跨越式突破。

面向区域产业布局与人才需求,该校积极深化产教融合。2009年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行业学院,2019年升级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完成了从专业学院到行业学院、再到现代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加强双创教育资源整合,构建内融外通的双创教育环境,形成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学校入围“全国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全国百强,位列“2019—2023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全国第三,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

该校持续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不断拓展国际交流和对外合作。学校构建“一带一路”合作新机制,获批省第二批“郑和学院”。

展望新征程,当“制造强国”的号角响彻中国大地,当苏州“全球高端制造基地”的蓝图徐徐铺展,“苏州工学院”校名正式启用恰逢其时。“这不仅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对学校过去努力的充分肯定,更是沉甸甸的责任状。”姜建明表示,站在新的发展征程上,学校将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以更名为契机,深入思考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走好“当下路”。

该校将以新型工业大学建设为引领,汇聚产教融合优质资源,建立健全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加快构建政校企行多元育人主体地位更加明确、产业人才需求对接更加精准、校企合作途径更加多元,政策供给及时有力、协作机制高效通畅、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办学格局,主动服务苏州推进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积极面向苏州未来产业调整方向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重点聚焦人工智能应用和核心人才引育,发挥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智力支撑作用,超前布局“升大”“申博”,加快学校跨越式发展。

现场,苏州工学院还与波司登集团举行校企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此外,活动期间,苏州工学院高质量建设新型工业大学专题报告会、苏州工学院使命愿景红皮书发布仪式、苏州工业发展研究院揭牌仪式、首届中国人文学科年度发展大会也将依次进行。

奋进新征程,每一份力量都将汇聚成发展洪流。苏州工学院党委书记王培君表示,苏州工学院将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产教融合、加强内涵建设中主动作为,全体师生员工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在推动学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走在前列的广阔画卷上奋勇争先,续写新的壮丽篇章。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艾情 张梓扬

责编:于燕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