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教育 > 正文
一技在手筑匠心,一生无忧向未来!南铁院2025职业教育活动周绘就人才培养新图景

五月的长三角铁路网客流如织,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小甜橙”志愿者的红袖章在安检口、售票厅格外亮眼——这是该校 2025 职业教育活动周的生动剪影。

从清晨的车站志愿服务到深夜跨境电商直播间的英文直播,从老校友手把手传授“高铁停车法” 的实训课堂到留学生解码中国建筑智慧的调研之旅,南铁院以“技能育人”为画笔,在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将技能竞赛、产教融合、国际交流等 20 余项特色活动串联成珠,勾勒出一幅 “一技在手,一生无忧” 的育人实景图。

技能竞赛:以赛砺技淬匠心​

在基础教学部搭建的语言竞技舞台上,“第六届汉语应用大赛”与“职场英语挑战赛”同步上演精彩对决。近300名学子在诗词典故情景演绎中传承文化基因,于跨境电商文案创作中展现跨文化沟通能力。通过竞赛,让“能说会写、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通信信号学院的 “高铁信号与客运组织技能竞赛”则聚焦专业核心能力,28 名选手围绕信号设备精密检修、客运应急处置等关键模块展开巅峰对决,同学们用 “零误差” 的操作生动诠释“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彰显南铁院轨道交通教育的硬核实力。

实践育人:深耕一线展担当​

长三角铁路枢纽内,南铁院“小甜橙”志愿者团队的身影格外亮眼。职教周期间,这支青年队伍累计投入超千小时,在安检核验、售票引导、重点旅客帮扶等岗位上提供专业服务。他们用标准化操作保障运输秩序,以温情服务传递铁路温度,将课堂所学转化为“人民铁路为人民”的生动实践,获评“铁路志愿服务标杆团队”,成为流动的育人风景线。​

财经与物流管理学院的跨境电商直播间里,另一场 “实战考核”同步上演。学生团队从选品策划到短视频制作,再到跨境直播运营,全流程操盘企业真实项目。他们创作的短视频作品累计播放量超百万次,助力合作企业独立站成交金额突破2万美元。这种“课堂即职场”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在真实商业场景中锤炼技能,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蜕变。

产教融合:校企联动育英才​

机车车辆学院“铁轨上的追光者”校友分享会成为技能传承的重要纽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赵郑杰结合“金砖技能大赛”实战经验,现场演示“分段停车法”等核心技术,通过师徒结对机制,为学弟学妹们搭建起技能传承的桥梁。赵郑杰还分享了《机车乘务员岗位晋升路径图》与“成长跟踪卡”机制,让学子清晰规划职业发展轨迹,筑牢“以技立身”的职业信念。

​智能工程学院的校企合作则瞄准新兴产业前沿,与沙钢集团、浙江大华等行业龙头企业深度联动,举办专场招聘会,提供生产管理、智能控制等优质岗位。30 余名毕业生通过“简历门诊 + 模拟面试”的立体化就业服务脱颖而出。同时,该学院领导班子走访芯爱科技、欣旺达新能源等企业,深度对接芯片、新能源等新兴领域人才需求,开拓“2+1”定向培养、实习就业一体化通道,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同频共振”。

国际视野:文化赋能向世界​

职教周期间,国际教育学院组织的“知行金陵”实践项目,成为中外职业教育交流的生动样本。来华留学生走进南京博物院、浦口火车站等建筑遗产,在解析南京眼步行桥力学设计与老山民宿可持续发展方案中,深刻理解 “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与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学生团队共计完成 30 份建筑调研报告, 90% 的参与者掌握项目评估核心技能。留学生代表坦言:“中国建筑智慧为世界提供解决方案,期待成为‘ 一带一路 '建设的参与者。”

从技能赛场的激烈角逐到社会实践的责任担当,从校企协同的精准育人到国际舞台的文化对话,南铁院以“一技在手”为支点,撬动学生成长成才的无限可能。未来,学校将继续深耕技能教育,深化产教融合,让更多学子以匠心铸魂、以技能筑梦,在“技能强国”的征程中书写“一生无忧”的新篇章。​

(刘春燕 薛琨)

责编:李艳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