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盐城上了热搜。
据媒体报道,自去年11月我国对韩国公民实行30天入境免签政策以来,盐城迅速成为韩国游客的热门目的地。今年1至4月,盐城空港口岸累计验放出入境韩国籍人员达6500余人次,同比增长61.9%,其中入境韩国人占全部入境人员的79.4%。

入境游市场持续火爆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但有意思的是,除了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这些传统热门大城市,一些像盐城这样,过去知名度不高的中小城市开始崭露头角,成为入境游的“黑马”。比如江西龙南,今年第一季度接待入境游客6.21万人次,同比增长670%,超过了去年全年接待总量;今年“五一”假期,河北保定的入境游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82%,增长率位居河北省首位。
从数据不难看出,随着入境游越来越热,外国游客的旅行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对中国的探索也愈发深入。这为各地中小城市带来新的课题:该怎么抓住机会,吸引更多外国游客?
提升入境旅游服务便利化水平,想必是第一位的。毕竟人生地不熟,语言、支付、交通这些基础问题要是解决不好,再好的风景和文化也无心体验。比如,在支付上能不能用习惯的方式付款,交通上能不能方便快捷地到达想去的地方,沟通时有没有清晰易懂的标识和翻译服务,这些细节都直接影响着旅游体验。

在过境免签政策的背景下,不少中小城市正在下大力气解决这些入境游痛点。就拿贵州黔东南州来说,当地不仅根据旅游天数专门设计了好几条详尽的旅游线路,还在4A级以上的景区安排了208台外卡支付的POS机,在全州三星级以上的酒店安排了外币的兑换服务。这些细节提升,也切实转化为游客的实际选择。去年以来,当地入境游客量成功实现爆发式增长。
地域特色文化,则是中小城市吸引外国游客的重要因素。前段时间爆火的美国“甲亢哥”在中国的第三站,就去了河南登封少林寺。后来被问到最喜欢中国哪个城市时,他说少林寺的那次直播印象最深。“甲亢哥”的感受也说出了很多外国游客的旅行偏好。其实道理也很简单,换位思考,我们去国外旅游,除了欣赏风景、品尝美食,可能更想了解当地特色文化。对中小城市而言,如何将地方文化转化为全球都能理解的表达方式,也就是讲好故事,显得尤为关键。
一些成功案例或许能带来启发。譬如,吉林珲春的中医理疗项目,吸引了很多俄罗斯“医疗旅行团”。广西桂林利用当地特色,推出梯田农耕文化游等项目,很受外国游客欢迎。去年,龙脊梯田所在的龙胜县接待入境游客33.8295万人次,同比增长219.76%……总结这些受欢迎的中小城市,会发现它们都能准确把握游客需求,把当地文化和日常生活润物细无声地结合起来。外国游客在这里能真切感受到中国的风土人情,看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相融合的迷人魅力。
说白了,“真实”与“烟火气”是跨越国界的通用语言。对中小城市来说,通过便捷的旅游服务,将真实的生活面貌展现出来,就是吸引外国游客的最好方式。
当外国游客能够在更多的中小城市中感受真实的中国、遇见可亲的中国,自然会有更多“甲亢哥”慕名而来。由文旅经济巨大蛋糕推动的开放前景,不可限量。
更为重要的是,由无数“小城故事多”演绎出的中国故事,一定更具迷人魅力。
(陈珺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