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法律圆桌 > 正文
华为新款耳机遇“李鬼”?看南京法院如何亮剑护航“首发经济”

近年来,南京的消费市场有点“潮”——全球首发、亚洲首店、首创金陵……这些新鲜事物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首发经济”。简单说,就是商家把最新、最独特的商品、服务或体验“第一次”带到南京,吸引大家尝鲜打卡,带动消费升级。不过,新鲜事物也容易“招风”,仿冒抄袭、恶意差评、虚假宣传等问题随之而来。5月22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南京法院司法护航首发经济发展的主要情况和八个典型案例。

记者在现场得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申报的“打造司法护航‘首发南京’示范点”项目入选南京市“2025年度政法惠民十件实事”。下一阶段,南京法院将推出六大举措,包括发布典型案例、走进商圈普法、建立快速调解机制等,把法律智慧变成实实在在的保护行动。比如,未来法官会定期到新街口、元通等商圈“串门”,帮商户解答合同纠纷、品牌保护等问题;遇到侵权纠纷,还能通过“首店纠纷调解中心”快速解决,避免企业“赢了官司却丢了市场”。

发布会上,8个典型案例让人印象深刻。其中,华为新上市品牌耳机遭遇“山寨”引发关注。原来,华为公司历时4年打造了一款“FreeClip”耳夹式耳机,定价1299元,全球首发后,迅速成为爆款,但深圳某公司很快推出“平替版”,外观几乎一模一样,价格却不到四分之一,仅一个季度“山寨版”销售160万副。因南京法院的保护力度强、保护效率高,华为公司对该首发产品的首仿侵权,选择了在南京中院维权。南京中院进行充分审查、评估后,及时作出符合比例原则的财产保全裁定,还促成双方和解,既让山寨产品下架,又保住了华为的市场热度。

这些案例背后藏着不少“门道”。比如,有的商家抄袭网红餐厅的装修风格,让人误以为是“连锁店”;有人为了打压竞争对手,雇人刷差评;甚至还有网红为博流量,造谣抹黑新品。南京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刘方辉提醒:“竞争要有底线,诚信经营才是根本,大肆仿冒、虚假宣传或恶意诋毁必将被开出巨额‘罚单’。”

对于普通消费者和首发企业,法院也给出了贴心建议:如果你是创业者,新品上市前务必做好知识产权“体检”,别让自己辛苦研发的成果被“偷走”;如果发现被侵权,可以组合使用行政投诉和司法诉讼,既能快速下架仿品,又能争取赔偿。消费者遇到“山寨货”或虚假宣传,别光顾着吐槽,保留证据、及时维权,也是在帮市场“挤水分”。

如今,南京的“首发经济”正成为城市消费的新名片,当法律既守住经营底线,又撑起发展空间,南京的消费市场才能活力常在,老百姓的“新鲜体验”也会更安心、更长久。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应巧玲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