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祖冲之、李时珍、钱学森……50余位巨匠“聚首”致敬科学家精神

交汇点讯 祖冲之、沈括、李时珍、徐光启、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牛顿、居里夫人、弗洛伊德、爱因斯坦……530日,是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一座特殊的丰碑在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静静矗立。这组由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创作的雕塑群像《高山仰止——向伟大的科学家致敬》,集中呈现了50余位古今中外杰出科学家的群像,构成一座象征精神高度与文明丰碑的科学之山

雕塑作品《高山仰止——向伟大的科学家致敬》凝聚了吴为山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创作的众多科学家雕像,既包括祖冲之、沈括、李时珍、徐光启、李四光、林巧稚、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杨振宁等中国科学巨匠,也包括笛卡尔、牛顿、居里夫人、弗洛伊德、爱因斯坦等外国科学巨匠。每一尊雕像,均通过精准的形象与神态刻画,传达出其思想深度与人格力量。这些形象组合成一座,使观者既可从中感受个体命运的沉静力量,又能领略科学精神的群体光芒。


吴为山说, 高山仰止出自《诗经·小雅》,寓意德行高尚、令人景仰。他以此为题,意在通过雕塑语言向那些躬身探索、默默奉献的科学家致敬。他们在实验室中埋首苦干,在数据与公式之间探寻真理,不仅拓展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也为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精神,如山之峻、如光之炽,是时代不可或缺的灯塔。

在吴为山看来,科学与艺术虽属不同范畴,却共享同一灵魂——创新。科学探索世界的真实,艺术呈现人类的灵魂,二者在各自路径中奔赴共同目标:唤醒心智、启迪思想、造福人民。从赵州桥、金字塔,到《水经注》、达·芬奇的手稿,历史上无数文化丰碑都是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成果。科学发现拓展了艺术表现的深度,艺术审美反哺着科学直觉的敏锐。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吴为山的雕塑具有真、纯、朴的特质。他认为,吴为山既深植中国传统文化,又从西方艺术的伟大革命中汲取营养。吴为山一次次在历史深处探索中国二字的真义,在神似与形似之间建构出中国艺术所依托的平衡。这种对于文化精神的执着探索,也使他以当代艺术的方式,赋予科学家精神以更为深厚的人文形象。

《高山仰止》中,每一尊雕像都凝结着个体精神的力量,而整体构图又共同铸就一座巍峨丰碑。观众可以在这些栩栩如生的科学家形象中读出坚毅与思索的神情,也可以在步步登高的展台中体会山高人为峰的寓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我希望以艺术家的方式,呼应这一时代命题。用雕塑这一凝固的艺术形式,捕捉科学精神中流动的理性光辉,传递出民族敬才爱才、崇尚创新的价值共识。吴为山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慧

责编:周娴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