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非遗邂逅儿童节,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今年,端午节与儿童节“喜相逢”,亲子游、家庭游成为出游主力,许多家长期待孩子能在民俗体验中进一步亲近传统文化。内涵不断丰富的端午等传统佳节是中华文化的醒目符号。“非遗”遇上“儿童节”,历史的厚重遇上未来的憧憬,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正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结晶、审美意趣和精神信仰。将非遗与儿童节相结合,正是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让孩子们从小接触、了解非遗,在心中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坚实基础。

非遗进校园,开启文化传承新旅程。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非遗进校园活动为孩子们打开了探索非遗文化的大门。在湖北,“六一”前后,各地学校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活动。从舞龙舞狮大赛到皮影戏表演技巧学习,从活字印刷体验到甲骨文字谜活动,孩子们在沉浸式的学习中,感受着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传承方式,让非遗技艺不再束之高阁,而是走进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学习和成长的一部分。正如古人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非遗文化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带给孩子独特的审美体验,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少年展风采,注入非遗传承新活力。新一代的青少年正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为非遗传承注入新的活力。从抖音平台上占比超过70%的非遗相关视频青少年创作者,到B站国风频道同比增长60%的00后UP主,再到微博非遗话题中参与度达80%的青少年用户,都充分展示了Z世代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他们不仅积极学习非遗技艺,还通过各种现代平台进行展示和传播。比如潮汕“小孩姐”庄恩琪以英歌舞让新春民俗热度飙升,00后UP主用唢呐演绎二次元神曲让小众非遗乐器惊艳全网。青年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非遗文化,让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时尚的“社交符号”。

创新传承模式,构建非遗传承新格局。为了让非遗更好地被Z世代接受和传承,需要不断创新传承模式。“非遗+国漫”“非遗+文创”“非遗+科技”等模式的成功实践,为非遗传承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如《哪吒2》中融合了多种非遗元素,不仅丰富了影片的文化内涵,还让非遗文化通过动画这一现代艺术形式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同时,哪吒周边产品的火爆,也展示了非遗与现代产业相结合的无限潜力。通过这些创新尝试,非遗文化不再是静态的符号,而是与时代紧密结合,成为具有生命力和经济价值的文化产业。

“非遗+儿童节”为非遗传承带来了新的契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滋养童心、培育爱国情怀的宝贵财富。非遗文化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在青少年的热情参与下焕发出活力,在创新的传承模式中展现出新的魅力。让我们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做好“非遗+”文章,让文化精髓扎根少年儿童生活,助力每一位幼儿成为自信的小小中国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陪伴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打好“中国底色”,增强青少年学生文化自信,为其全面发展“赋能”。(苏冬芩)

责编:陈凌天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