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淮安市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以枢纽经济为支撑、以营商环境优化为抓手,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区域协同发展和城市能级提升等方面跑出了新一轮加速度,为迈向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是“十四五”决胜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为总结淮安市在产业升级、枢纽经济建设、“四最”营商环境打造等领域的实践经验,新华报业融媒体采访团走进淮安,深入开展“全力绘就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图景”调研活动,通过多维度、立体化深度调研采访,充分讲好淮安高质量发展故事。

玻璃纤维应用场景广泛,大到建筑建造、小到手机电路板,都可见其踪迹。其“本体”是只有头发二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粗细的丝线,其原材料则是叶蜡石、高岭土、石灰石等天然矿石。从矿石到丝线,其间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魔法”?近日,新华报业融媒体采访团走进淮安,深入全球首个玻纤零碳智能制造基地——巨石集团淮安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驱车行驶在淮安市涟水县,一座座风机随风转动,在绿色风电助力下,总投资超百亿元的零碳智能制造基地项目“乘风而起”。“哒哒哒哒……”走进淮安公司络纱车间,洁白的纱线在络纱机间快速穿梭,卷绕成团。络纱工巧手翻飞,纱团快速完成打结、套袋。多条自动化输送线不知疲倦,将产品一路运送至检装车间。在这里,AGV自动机器人来回运送,人机协同交互运作,车间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在数据分析中心,一块大大的显示屏上,环境指标、工况分析、能源效率等生产数据一目了然,数据图表实时更新,对生产线的工艺、质量、能耗、效率等生产指标进行全流程监控。操作台上并排放着20多台电脑,只需1名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就能完成操控。自动机械手臂马不停蹄,精准搬运着纱团,最终完成包装成为成品。

巨石集团淮安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顾建定介绍,玻纤广泛运用于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等领域。用玻纤复合材料代替传统材料可使汽车减重15%,可回收玻纤助力打造绿色产业,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巨石淮安基地充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推动清洁生产;实施绿色能源计划、低碳生产技术、零碳循环模式,使工厂拥有综合为零的碳排放表现。目前,巨石淮安生产基地已建成投产20万吨玻纤生产线,100%采用绿电生产。产品主要覆盖直接纱、合股纱、短切纱、短切原丝毡粗纱四大类产品,为江苏省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贡献了力量。
在巨石二期项目的建设现场,钢构林立,机械轰鸣,吊臂起降,各类大型机械设备密切配合、不停运转,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各司其事、干劲十足地进行施工作业,全力拉满项目建设“进度条”。今年2月,该基地年产10万吨电子级玻璃纤维零碳智能生产线及配套500MW风力发电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将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提高绿色制造水平,淮安生产基地将打造成为全球第二个粗细纱综合生产基地。
谈起项目“落户”淮安涟水,顾建定坦言,到淮安涟水考察前,巨石集团已经在国内多地调研,涟水“入局”虽晚,行动却最快。面对企业提出的16个方面投资政策和要素保障需求,涟水“事不过夜”,所有需求均在48小时内给予正式盖章复函。政府办事高效、服务热情,创造性解决了“零碳工厂”所需绿电,对项目落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也让巨石集团进一步坚定了在涟水投资发展的信心。“今年产品质量进一步得到市场认可,产值和产销都得到大幅提升。巨石集团淮安有限公司将强化链式思维,当好创新主体,加快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各产业板块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智能制造‘链’接未来,引领产业发展。”顾建定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爽/文
郎从柳/图
通讯员 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