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综合要报 > 正文
新华融媒看淮安|“硬联通”+“软服务”,双重护航“水运淮安”营商路

【编者按】近年来,淮安市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以枢纽经济为支撑、以营商环境优化为抓手,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区域协同发展和城市能级提升等方面跑出了新一轮加速度,为迈向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是“十四五”决胜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为总结淮安市在产业升级、枢纽经济建设、“四最”营商环境打造等领域的实践经验,新华报业融媒体采访团走进淮安,深入开展“全力绘就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图景”调研活动,通过多维度、立体化深度调研采访,充分讲好淮安高质量发展故事。

5月27日下午4时许,近10艘千吨级货船有序排列在淮安市杨庄船闸的闸室内,等候通行。这些即将开往连云港出海港口方向的货船,大多来自淮河上游。有的运载着来自淮安港的“苏淮货”,有的运载着来自盐城港的“苏方圆货”。

开闸放行 郎从柳 摄 

记者抵达现场时,适逢上下闸室封闭放水:230米×23米的船闸,内外水位落差约4米,整个放水时长约十来分钟。船上等候的货运人员告诉记者,从货船驶入待闸区,到驶离闸室,前后一般只需要45分钟,“只要在‘船讯通’APP上提前向船闸管理所报备好货船的到达时间和计划过闸的时间,基本上都能实现‘随到随走’!”

对此,淮安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罗衍庆介绍说,“以前受航道等级限制,大船进不来,运货得‘大船换小船’多次转运,周期长、货损率高、中转费贵。但是近年来,市交通港航部门加快推进港航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服务举措,用‘硬联通’+‘软服务’双重提档举措,为确保辖区内河水运奠定良好的营商基础!”

据了解,作为盐河航道的关键枢纽,杨庄船闸现为双线船闸。其中,杨庄一号船闸建成于1961年(现已停用),二号船闸于2012年建成并投入运行。截至目前,二号船闸的船舶通过量已由建成之初的1200万吨增长到逾2400万吨,船舶通过量整整翻了一番。2024年,二号船闸货物通过更是创下新高,为1719.72万吨,优良闸次率达100%。

“现在我们实行24小时排班制,对于一些有着特殊通行需要的船只,如急需赶海运航班的,我们都是尽可能地协助其更快速地过闸,以时间的节省充分保障物流成本的降低。”罗衍庆说。

淮安港口集装箱运输繁忙 淮安港航供图

事实上,淮安也正是凭借着“物流成本最低”这一营商优势,助力淮钢、井神盐化、清江石化、国信电厂、富强新材料等一大批产业高质量发展。而自古就有着“南船北马”水运交通要塞优势的淮安,也在持续打好城市水运发展“服务牌”和加快推进港航基础设施建设的“软”“硬”兼施下,不断释放着新时代“黄金水道”的枢纽聚合效益。

中天钢铁配套码头 淮安港航供图

“因公司产能提升,盘条库存不足,企业面临停产风险,现有从常州港始发的5艘载有盘条的船舶申请优先过闸。”5月26日,淮安交通港航部门收到中天钢铁集团淮安公司提交的优先通行申请后,迅速安排人员核对船舶信息和优先过闸手续,跟踪船舶运行动态,为其及时开辟水上“绿色通道”。5月28日上午,随着载满盘条的皖淮北货2060缓缓驶出杨庄船闸,开往中天钢铁集团淮安公司专用码头,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又一次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江苏省杨庄船闸管理所负责人透露,便捷高效的水路运输服务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也有利于企业优化原材料和产成品的仓储方案,还能进一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一艘艘船舶犹如移动的仓库,我们结合船闸运行方案和闸次情况,精准测算船舶预计过闸时间,企业将船舶转化为动态仓储中心,统筹安排生产调度,稳定原材料、产成品供应,避免中间仓储环节,有助于企业减少仓储面积、缓解库存压力和降低资金成本,实现库存前置化、运输高效化、成本最小化。”

对此,中天钢铁集团淮安公司生产调度中心负责人深表认同,“我们的产品生产出来以后需要放置半个月左右才能使用。采用水路运输,运输的同时其实也正好解决了仓储的问题。每压缩1天库存,就能为公司释放流动资金约500万元!”

“淮水润企”党建联盟启动 淮安港航供图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今年以来,淮安交通港航部门还以党建为引领,与中天钢铁淮安公司、京杭运河苏北航务管理处联合成立“淮水润企”党建联盟,以进一步破除“条块分割”壁垒,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协同,全流程服务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政企沟通,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在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上下功夫、出实招、见实效。

以“营商”换“赢商”。目前,淮安不仅“链”接起了一条以冶金、化工、电力、建材等为集群化方向的沿河产业带,还招引来10余个百亿级项目陆续在运河、盐河等干线航道沿线落地开工。尤其是境内的盐河,现已成为全市重大产业布局走廊,以内河水运“运量大、能耗小、运价低”等突出优势,成功牵手中天钢铁、巨石玻纤新材料、捷泰新能源等百亿级企业。未来,淮安还将以加快构建盐河产业带建设为重要抓手,聚力推动盐河产业集群发展,并有望形成钢铁深加工、光伏玻璃、新材料等多个千亿级规模产业群。

因河而生,凭河而兴。淮安自古水运资源丰富,全市现拥有航道73条,总里程1483公里,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占比16.8%,位列全省第二,高等级航道实现全域覆盖。近年来,为更好激发城市独有的水运效能,有力支撑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淮安不断加大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和争取力度,高水平、高标准打造高质量的现代化港口与航道体系。2024年,全市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0.15亿元,占全市交通投资总量的比例由2020年的9%提升至22%,连续三年水运建设投资超20亿元。去年,淮安还出台了《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淮安”实施方案》,编排23个港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300亿元,擘画了全市加快建设现代化水运体系的宏伟蓝图。

金宝航线淮安段航道整治工程石港大桥加快建设 淮安港航供图

当前,淮安同步在建港口、航道水运项目达13个,创历史之最。与此同时,该市还在全力推进淮安四线船闸、淮安东船闸、盐河航道“三改二”升级改造,以及杨庄、朱码一线船闸扩容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持续完善高等级航道网络布局,增强港口作业区规模能级,打造标志性多式联运枢纽港,推动“公转水”“铁转水”运输结构调整,推行“抵港直装”新型通关模式,全面压降过程性交易成本,进一步扮靓“物流成本最低”营商环境。

数据显示,今年1-4月,淮安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730.42万吨、同比增长10.6%;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72万标箱、同比增长10.56%,其中,集装箱多式联运量4.9万标箱、同比增长106.6%,外贸箱量5.68万标箱、同比增长77.4%,呈现强劲发展态势。

通讯员 王业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笪颖

摄影 郎从柳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