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明实践 > 正文
南京高淳固城:“老将”再驻村 盘活家底服务乡亲

9年前,他让经济薄弱村漕塘村翻了身;去年4月,他又带着经验来到义保村。第二次派驻来固城街道驻村,来自南京市交通集团的康红兵已经成了这里的“老熟人”,这位驻村第一书记正用“盘家底+引活水”的方法,带着乡亲们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6年,康红兵挂职在当时的经济薄弱村漕塘村,当时漕塘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仅为4万元,经过盘活闲置资产,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5万—20万元。2024年4月,再次来到高淳固城街道义保村驻村,他第一时间就到漕塘村做了“回访”,了解到漕塘村现在的村集体经营收入已经突破了280万元,康红兵很是欣慰。

初到义保村,康红兵没急着开“药方”,而是先挨家挨户串门摸清底子,与村“两委”班子成员、老党员和群众代表交谈,听取社情民意、征求意见建议。了解到该村经济也相对薄弱,康红兵从盘活存量资产入手,牵头启动实施了“义保村村级能力提升服务中心”项目,将原来的江家墩小学危房建筑推倒,新建村级服务中心。资金是首要难题。康红兵多方奔走,争取到市交通集团120万元帮扶资金,又申请到市区配套资金70万元。5月13日,项目正式开工,预计7月建成。这个集办公、服务、招商于一体的综合中心,将成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机”。“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能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康红兵指着规划图介绍。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从前期的资金筹备到立项审批,康红兵都实时跟踪、强力推进。义保村村委会副主任陈强说:“以前我们连项目审批流程都不懂,是康书记手把手教我们。项目实施以来,他也经常询问进展情况和遇到的困难。”

强化硬件建设的同时,康红兵又当起了“招商专员”,组织村“两委”与南京铁路南站产业园对接招商工作,引入了2家企业到义保村落户,2024年,义保村一跃成为固城街道税源经济排名第一的行政村。如今,康红兵继续做着“牵线搭桥”的工作,力争为义保村引入更多经济“活水”。

增加村集体收入,目的是用于提升公共服务,更好地服务老百姓。自去年4月来到义保村,康红兵带领村“两委”干部入户走访100多人次,谁家有因病返贫的风险、哪块农田灌溉困难……康红兵心里清清楚楚。老党员傅中顺说:“康书记来了后,村里变化太大了。”送学到家、送政策上户、送法律进门、下田插秧……一项项暖心服务,让村民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拆危房建大楼,跑企业拉项目,帮村民卖农副产品……谈起帮扶的秘诀,康红兵说:“帮扶不能一阵风,得留下能‘下金蛋的母鸡’。”

清晨的义保村,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建设中的服务中心脚手架林立,宛如村庄腾飞的翅膀。

通讯员:梅琼、孔令谦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