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一骑(qí)红尘妃子笑?没错,读qí不读jì

《长安的荔枝》正在热播中,“千里送荔枝”的唐朝历史再度成为网友们热议的焦点。马伯庸创作的《长安的荔枝》灵感,源自杜牧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近日,在央视视频号里,央视主持人康辉与马伯庸对话时特别强调:“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字应读作“qí”,这一观点迅速引发网友热议,一些“75后”“80后”家长纷纷表达困惑:“小时候老师明明教的是‘jì’,怎么现在读‘qí’了?”

视频中,康辉解释说,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的第七版可知,“骑”字在表示“骑兵”或“骑马的人”时,仅标注“qí”一个读音,而“jì”被明确标注为“旧读”。记者咨询多位中小学老师,也证实了康辉的说法,语文课本中,“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念qí。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进行过三次普通话审音,分别是1956年、1982年和2011年。早在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就对几首古诗的读法做出了规范,“一骑(qí)红尘妃子笑”中的“骑”读qí,而不读jì。“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中的“斜”读xié,不读xiá。

1985年审音表还对很多读音做出了调整,“成绩”不读“成jī”,读“成jì”;“确凿”不读“确zuò”,读“确záo”;“呆板”不读“ǎi板”,读“dāi板”;“卓越”不读“zhuō越”,读“zhuó越”;“咆哮”不读“咆xiāo”,读“咆xiào”;“驯服”不读“xún服”,读“xùn服”等等。

实际上,汉语语音并非一成不变,同一个字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读音往往存在差异。比如:民国时期的发音与现代不同,明清时期的读音也与民国时期有别。“骑”之所以由qí改为jì,是因为古今读法不同。“骑”在古音中有“jì”的读法,但在今音中已经统一成了“qí”,不再是多音字。

那么,现代汉语规范读音的权威依据是什么?正如主持人康辉所强调的,《现代汉语词典》是最重要的标准之一。这一规范的建立可追溯至1956年,当时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要求由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一部《现代汉语词典》,其主要任务就是确定普通话的语音和词汇规范,为全国语言使用提供统一标准。

“中国古代的诗歌是讲求音律的,是可以吟诵的,但是‘古音’渺不可追。我们现在使用普通话,采用汉语拼音注音,没必要也不可能‘复古’。”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俞香顺说,“骑”读“qí”或者“jì”在两可之间。但是语言学里有所谓的“约定俗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都是读“jì”的,所以这个字被纠正为“qí”,确实会让很多读者感到费解。”

不过他也承认,按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律,“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读仄声“jì”确实更能体现原诗的韵律美,“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读“xiá”的“语感”更好一些,更接近古人的押韵原则,更能体现音律美。

换个角度来看,“骑”的读音引发热议,反映出社会大众对语言文字的关注。而这种社会需求正需要专业机构加强科普宣传力度,不仅要公布规范读音,更应深入浅出地解释读音背后的语言规律,让大众除了知道“怎么读”,更要明白为什么这样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慧

责编:冯圆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